[发明专利]地下建筑物底板结构及地下车库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3172.1 | 申请日: | 202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兵;田志鹏;陈雪莲;黄世文;凌程建;肖承波;高忠伟;欧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4H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青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建筑物 底板 结构 车库 | ||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结构及地下车库。地下建筑物底板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抗水板和多个阻断结构,混凝土面层位于抗水板的上方,阻断结构的一端与抗水板固定连接,阻断结构的另一端延伸至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多个阻断结构将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至抗水板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互不连通的子区域。本发明通过设置阻断结构将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至抗水板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互不连通的子区域,防止自抗水板的裂缝渗漏出来的地下水从一个子区域漫流至其他子区域,从而锁定抗水板出现开裂的区域,发现问题即可局部处理,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结构及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对于地下建筑物底板施工,以地下车库为例,通常的做法是自下向上依次进行素土夯实层、混凝土垫层、砂浆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自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水板、混凝土面层及环氧地坪装饰层的施工。为了防止混凝土面层受温度及应力集中等不利因素影响而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要求混凝土面层按一定间距设置分隔缝。合理间距的分隔缝,可有效地减少混凝土面层出现收缩裂缝。
然而,当地下水位较高、抗水板承受的水头压力较大、防水层失效或局部失效以及垫层、找平层和抗水板局部存在裂缝缺陷的时候,地下水会逐渐渗漏至混凝土面层,在水头压力作用下,渗漏上来的地下水在抗水板与混凝土面层之间的间隙或空腔中无组织漫流,加之汽车运行等荷载作用,抗水板与混凝土面层之间的间隙或空腔进一步增大,在间隙中的水的压力与汽车运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面层大面积开裂、破损并出现渗漏水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地下车库的观感与使用。而当混凝土面层大面积开裂后,无法寻找抗水板的渗漏部位,只能将混凝土面层全部铲除,找到抗水板开裂的部位并对其进行封堵,然后重做混凝土面层及装饰层,这种方式不仅施工周期长、造价高,而且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混凝土面层大面积开裂后,无法寻找抗水板的渗漏部位,只能将混凝土面层全部铲除,找到抗水板开裂的部位并对其进行封堵,然后重做混凝土面层及装饰层,不仅施工周期长、造价高,而且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车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混凝土面层大面积开裂后,无法寻找抗水板的渗漏部位,只能将混凝土面层全部铲除,找到抗水板开裂的部位并对其进行封堵,然后重做混凝土面层及装饰层,不仅施工周期长、造价高,而且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抗水板和多个阻断结构,所述混凝土面层位于所述抗水板的上方,所述阻断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抗水板固定连接,所述阻断结构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多个所述阻断结构将所述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至所述抗水板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互不连通的子区域。
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用于将从所述子区域中的所述抗水板的裂缝渗出的水排至集水坑。
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主通道和支通道,所述主通道和所述支通道分别贯穿多个所述子区域,所述支通道与所述主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凝土面层具有后浇带,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阻断结构。
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靠近所述后浇带的位置设置有主通道和支通道,所述主通道的轴线与其所靠近的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支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支通道穿过所述后浇带。
进一步地,在某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通道的内部设置有虹吸排水板,所述虹吸排水板的虹吸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抗水板,且所述虹吸排水板的虹吸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通道的长度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1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气喷射管
- 下一篇:一种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