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处理器及水电智能自由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1354.5 | 申请日: | 202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韦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忠斌 |
| 主分类号: | E03C1/266 | 分类号: | E03C1/266;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寇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处理器 水电 智能 自由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动送水控制装置,垃圾处理器及水电智能自由控制方法。该自动送水控制装置用于与电机驱动模块和自动送水模块均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同时启动或者先后启动,在工作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同时或者先后关闭。本发明防堵转能力强、成本低,实现了水和电的同步自动控制,不需要人为关电关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处理器及水电智能自由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食物的垃圾处理器是中国近几年诞生的新事物,迄今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成熟传统的食物垃圾处理器产品面市。厨余食物垃圾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手动开水龙头供水,配合食物垃圾处理器完成食物垃圾研磨,研磨完毕还需要回来关闭水龙头,如果忘记关水龙头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器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垃圾处理器使用不便捷,且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送水控制装置,用于与电机驱动模块和自动送水模块均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同时启动或先后启动,在工作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同时关闭或者先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送水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芯片、无线接收单元、电机驱动单元、水阀驱动单元和供电单元;
其中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主控制芯片、所述无线接收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所述水阀驱动单元和外部电源均连接,被配置为将接收的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输出给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和所述水阀驱动单元,还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输出给所述主控制芯片和所述无线接收单元;
所述无线接收单元与所述主控制芯片连接,被配置为接收预设终端的无线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主控制芯片,以使所述主控制芯片根据所述无线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发送第一指令信号,向所述水阀驱动单元发送第二指令信号;
所述电机驱动单元还与外部电源、所述主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信号、所述第一电压和外部电源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启动或关闭;
所述水阀驱动单元,还与所述主控制芯片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指令信号和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启动或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送水控制装置,还包括垃圾入口、自动送水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粉碎研磨模块和垃圾出口;
所述垃圾入口,被配置为将垃圾送入所述粉碎研磨模块;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均电连接,被配置为在检测到垃圾进入所述粉碎研磨模块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同时启动或先后启动,研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同时或者先后关闭;
所述自动送水模块,设置在所述粉碎研磨模块上,被配置为启动后,向所述粉碎研磨模块内送水;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粉碎研磨模块的下端并与所述粉碎研磨模块连接,被配置为启动后,带动所述粉碎研磨模块对进入的垃圾进行研磨;
所述垃圾出口,被配置为将研磨后的垃圾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送水模块包括微型脉冲电磁阀和进水口;
所述微型脉冲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打开,使水流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粉碎研磨模块,或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关闭,使水流停止进入所述粉碎研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忠斌,未经韦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1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热两相流干度控制和相态稳定工艺设备
- 下一篇:轨迹协同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