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的生物脱硫反应器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0509.3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李文骥;潘超;陈文达;许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3/34;C01B17/02;B01D53/14;C02F1/5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实现 单质 生成 回收 生物 脱硫 反应器 方法 | ||
1.一种利用生物脱硫反应器同步实现单质硫生成与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脱硫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本体由主反应器(13)和曝气池(7)组成;
所述的曝气池(7)位于主反应器(13)前端外侧的混合进水区(Ⅰ)中,曝气池(7)底部与集泥干管(30)相连;曝气盘(11)位于曝气池(7)底部,曝气盘(11)底部通过曝气管(10)与鼓风机(9)相连;污泥回流管(8)两端分别与曝气池(7)侧壁和进水管(1)相连,且污泥回流管(8)上设有污泥回流泵(6);进水管(1)与主反应器(13)前侧壁的下部连通,文丘里管(3)连接于进水管(1)后段,文丘里管(3)的喉管位置设有连通大气的进气管(5),用于氧气备用补充;进气管(5)由空气调节阀(4)控制管路通断;
所述的主反应器(13)内腔下部设有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向下倾斜的集泥斜面(26),所述集泥斜面(26)上方的主反应器(13)内腔从进水端朝出水端依次分为折板反应区(Ⅱ-1)、泥水分离区(Ⅱ-2)和单质硫回收区(Ⅲ),集泥斜面(26)下方的主反应器(13)内腔为污泥回流区(Ⅳ);主反应器(13)内腔在集泥斜面(26)上方设有若干对折板(15),每对折板(15)两两竖向交错排列,第一块折板(15)底部与集泥斜面(26)相连,而顶部与主反应器(13)顶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第二块折板(15)顶部与主反应器(13)顶板相连,而底部与集泥斜面(26)留有一定距离;通过所有折板(15)在主反应器(13)内的进水端至出水端之间形成S形上下往复的流道;且相邻折板(15)之间的间距从进水端一侧向出水端一侧逐渐递增;
所述单质硫回收区(Ⅲ)由主反应器(13)内最靠近出水端的一对折板(15)与主反应器(13)的内侧壁构成;单质硫回收区(Ⅲ)分为底部连通的前室和后室,两块折板(15)之间为前室,最后一块折板(15)与主反应器(13)的内侧壁之间为后室;单质硫回收区(Ⅲ)底部设有从后室向前室向下倾斜的集硫斜面(23);前室内设絮凝剂投加管(18)和搅拌装置,絮凝剂投加管(18)由主反应器(13)顶板伸入前室的液面以下,搅拌装置的电动机(16)固定于主反应器(13)顶板上,搅拌桨(22)伸入前室的液面以下,用于促进硫水分离效果;后室内由若干块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斜板(21)构成斜板沉淀结构,用于强化后室内混合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硫水分离效果;集硫斜面(23)底部设有与排硫泵(24)相连的排硫管(25);后室中在高于斜板沉淀结构的主反应器(13)侧壁上设有溢流堰(19)和出水管(20),用于反应器排水;
所述的集泥斜面(26)上每一处与所述第一块折板(15)相连的位置前端均开设有排泥口,每个排泥口均通过一条集泥支管(27)连接至集泥干管(30);每条集泥支管上均设有支管调节阀(28),用于控制污泥流量;污泥收集泵(29)位于集泥干管(30)末端,用于将污泥泵入曝气池(7);
回收方法步骤如下:
将反应器中的回流污泥在混合进水区(Ⅰ)的曝气池(7)中进行充分预曝气,利用预曝气进行限制性供氧,提高回流污泥中的溶解氧浓度;然后利用进水泵(2)和污泥回流泵(6)将硫化氢吸收液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进水管(1)泵入折板反应区(Ⅱ-1);根据硫化物去除率和单质硫转化率,选择性开启空气调节阀(4),利用文丘里效应,通过进气管(5)向混合液中补充氧气;在泥水混合液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过程中,利用折板反应区(Ⅱ-1)内间距较小的折板(15)间通道,提高混合液流速,形成剧烈湍流,使泥水充分混合;同时利用泥水分离区(Ⅱ-2)内间距较大的折板(15)间通道,降低混合液流速,抑制湍流,使得泥水分离,污泥沉淀至集泥斜面(26)上进行收集;由集泥斜面(26)收集的折板反应区(Ⅱ-1)和泥水分离区(Ⅱ-2)内的脱硫污泥经各集泥支管(27)汇入集泥干管(30),并通过污泥收集泵(29)将脱硫污泥重新泵入曝气池(7),调节支管调节阀(28)控制各集泥支管(27)内污泥流量;反应器内混合液流动过程中,污泥中的硫氧化细菌利用水中的氧实现硫化物到单质硫的短程氧化,最终产生的胶体态单质硫随液相进入单质硫回收区(Ⅲ)后,通过絮凝剂投加管(18)向所述前室中投加絮凝剂,搅拌桨(22)在电动机(16)致动下对絮凝剂进行搅拌混合,促进单质硫絮凝沉淀,沉淀的单质硫沿集硫斜面(23)倾斜方向汇集并通过排硫管(25)排出;前室中的水流从最后一块折板(15)底部反向进入所述后室,在上升流动过程中利用斜板(21)强化单质硫沉淀效率,硫水充分分离后,通过溢流堰(19)经出水管(20)排出净化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5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