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开机关锁及其开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9895.9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石侃;萧国鸿;姚燕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35/00;E05B67/3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机 及其 开锁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开机关锁,包括外观呈凹字形的锁体和钥匙,所述锁体左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左端板,所述锁体右侧设有与锁体构成锁合关系的锁栓,所述锁栓包括右端部和四簧片单元,所述四簧片单元由一块较长的长簧片和三块较短的短簧片形成的向外侧弯曲的筒状结构,所述右端部设有第一凸字形通孔,所述锁体内设有内墙,所述内墙上设有与第一凸字形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凸字形通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古代机械工艺与现代先进科技有机结合,填补了我国古锁文创复原领域的部分空白,有利于文创产业的发展与振兴,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开机关锁及其开锁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锁具的使用已有数千年历史,锁具的发展与当时的材料、工具、及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远在春秋战国时期(BC 770-221)就已经发展出内部装有弹簧片的金属锁;东汉末年(约200AD)簧片锁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材料以青铜为主。唐代(618-907AD)的制锁工艺相当发达,其种类、外形、及雕花日趋繁多;最晚于明代(1368-1644AD),需要特定的步骤与方式才能开启的机关锁,已被广泛的制造与使用。
古中国机关锁大多具有巧妙的机械结构,根据开启的方式不同,古中国机关锁主要可分为组合锁、开放式锁孔及隐藏式锁孔三类。隐藏式锁孔借由不同的机关设计,如滑件、转盘及弹簧的运用,巧妙地将锁孔隐藏起来,开锁过程必须先找出锁孔的位置,才能将钥匙插入。与西洋锁相比较,古早中国锁具最大的特点在于锁孔的设计十分巧妙-有些锁具的钥匙不易直接插入锁体上的锁孔,有些锁具的钥匙孔则隐藏在机关之下使人难以发现。对于隐藏式锁孔这种特殊的设计,如何找到锁孔的位置,是一种挑战;而找到锁孔的位置之后,如何将钥匙插入锁孔,是一门学问;而就算得以进入锁孔,也要懂得如何转折,才能将锁具打开。
具有特殊设计的锁具,是古代匠人们运用不同的创意,强化内部构造与外观设计,发展出的开启难度极高的机关锁,其安全性比一般锁具更强,这些机关锁甚至是古代文人雅士、王公贵族把玩与炫耀交流的益智玩具。由于机关锁历史发展年代久远,且广泛应用于古中国不同地区,这些机关锁具有不同的构造,涵盖各种类型的机械装置,因此,若能以创意设计的方法作出所有符合设计需求与限制的可行设计,将有助于了解机关锁的发展和演进,以及当时的工艺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开机关锁及其开锁方法,基于中国古代机关锁的工艺技术与创意巧思,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巧妙地将锁孔隐藏起来,发明名称里六开代表着该锁具的开启过程划为顺序不可颠倒的六步,增加了该产品的趣味性。本发明兼具收藏送礼与益智游戏的功能,期待引发更多民众对于中国古代锁具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六开机关锁,包括外观呈凹字形的锁体和钥匙,所述锁体左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左端板,所述锁体右侧设有与锁体构成锁合关系的锁栓,所述锁栓包括右端部和四簧片单元,所述四簧片单元由一块较长的长簧片和三块较短的短簧片形成的向外侧弯曲的筒状结构,所述右端部设有第一凸字形通孔,所述锁体内设有内墙,所述内墙上设有与第一凸字形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凸字形通孔,所述第一凸字形通孔底部延伸出依次插入第二凸字形通孔底部、四簧片单元内部的锁梗,所述长簧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二段的宽度位于第二凸字形通孔顶部宽度、底部宽度之间,所述长簧片依次延伸出第二凸字形通孔顶部、第一凸字形通孔顶部外侧,所述锁栓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锁梁,所述锁体顶部设有与锁梁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左端板顶部设有与锁梁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锁体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左端板之间留有插入钥匙的钥匙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并将所述钥匙孔挡住隐藏的滑动板,所述机关锁还包括将固定板、滑动板相连的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四簧片单元向外侧弯曲形成的端面大于第二凸字形通孔的孔面。
优选的,所述长簧片端部设有便于将长簧片朝向第一凸字形通孔底部按压的可动端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98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