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8866.0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6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业电力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48;H02B1/28;E05C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系统,其包括配电装置、开关装置和电线,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和安装于配电箱内的配电主体,开关装置包括开关箱和安装于安装箱内的开关主体,配电箱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通孔,开关箱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通孔,电线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配电主体电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开关主体电连接,配电箱和开关箱之间设有驱动座,驱动座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安装组件拆卸式安装于配电箱和开关箱;驱动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驱动座位于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之间设有弧形槽,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与弧形槽连通;弧形槽内滑动设有弧形板;安装箱设有驱动组件。本发明具有避免电线外露而发生损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抵压配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配电系统是将电力系统中从降压配电变电站出口到用户端的一端,配电系统是由多种配电设备(或元件)和配电设施所组成的变换电压和直接向终端用户分配电能的一个电力网络系统,因此配电系统在现今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配电系统包括配电装置和开关装置配电,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和安装在配电箱内的配电主体,开关装置包括开关箱和安装在开关箱内的开关主体,配电主体与开关主体之间通过电线电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配电系统中配电主体与开关主体之间是通过电线电连接,因此电线位于配电箱与开关箱之间的部分是外露的,因此很容易出现电线损坏的情况,不利于该配电系统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系统,其具有避免电线外露而发生损坏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配电系统,包括配电装置、开关装置和电线,所述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和安装于配电箱内的配电主体,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开关箱和安装于安装箱内的开关主体,所述配电箱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开关箱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线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配电主体电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开关主体电连接,所述配电箱和开关箱之间设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的相对两端分别通过安装组件拆卸式安装于配电箱和开关箱,所述电线位于配电箱和开关箱之间的部分承放于驱动座的顶面;所述驱动座的顶面平行设置有沿驱动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驱动座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之间的位置设有沿驱动座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与弧形槽连通;所述弧形槽内滑动设有弧形板;所述安装箱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板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配电箱的侧壁设有第一检查口,所述第一检查口一侧铰接有第一活动门、另一侧设有用于供第一活动门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卡入的第一承接槽,所述第一活动门设有用于限制第一活动门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位于第一承接槽内的第一锁定组件;
所述开关箱的侧壁设有第二检查口,所述第二检查口一侧铰接有第二活动门、另一侧设有用于供第二活动门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卡入的第二承接槽,所述开关箱设有用于限制第二活动门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位于第二承接槽内的第二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配电箱和开关箱的位置确定后,通过安装组件将驱动座的相对两端分别定位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正下方,然后将电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配电本体和开关本体连接,并且使电线抵接于驱动座的顶面位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之间;最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弧形板转动,从而使得弧形板朝弧形槽内转出,使得弧形板将电线盖住,从而达到了避免由于电线外露而导致对电线造成损坏;当配电箱内的配电主体损坏需要维修等情况时,可通过第一锁定组件松开对第一活动门的束缚,接着将第一活动门进行开启;当开关箱内的开关主体发生损坏或需要操作时,可通过第二锁定组件松开对第二活动门的束缚,接着将第二活动门进行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业电力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业电力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8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