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98721.0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益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484 | 分类号: | A61K36/484;A61K9/16;A61P1/14;A61P39/00;A61P9/06;A61P11/14;A61P11/10;A61P1/00;A61P29/00;A61P39/02;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草 配方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1)将甘草破碎直颗粒大小为1‑5mm的粗颗粒后,在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向上述粗颗粒中加水高压浸泡发胀的到混悬液;(2)对混悬液进行快速冻结至‑10℃以下,并且在冻结呈固体后通过微波震荡形成粉碎物,再快速解冻至常温状态获得混浊液;(3)将混浊液加足量乙醇浸提3‑6次,合并每次浸提后的过滤液,并对提取后的残渣进行不小于3次的水洗和高速离心,将离心液与过滤液合并再浓缩,得到浸膏;(4)将所述浸膏干燥制粒,制得甘草配方颗粒;通过上述方法,提高了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得到的甘草颗粒的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颗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其中甘草配方颗粒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之一。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1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载于《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为临床最常用中药饮片。甘草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甘草酸具有保肝和治肝和治疗肾病和心脏疾病、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因此,甘草酸、甘草苷分别作为甘草中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表性成分成为《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甘草含测检验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甘草进行破碎后进行一定条件下的预处理,再对其采用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浸提,而后经干燥和制粒,使得甘草中甘草黄铜、甘草浸膏以及甘草次酸等有效成分得到更好的浸提,提高有效组分的含量,大大提高对甘草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甘草破碎直颗粒大小为1-5mm的粗颗粒后,在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向上述粗颗粒中加水高压浸泡发胀的到混悬液;
(2)对混悬液进行快速冻结至-10℃以下,并且在冻结呈固体后通过微波震荡形成粉碎物,再快速解冻至常温状态获得混浊液;
(3)将混浊液加足量乙醇浸提3-6次,合并每次浸提后的过滤液,并对提取后的残渣进行不小于3次的水洗和高速离心,将离心液与过滤液合并再浓缩,得到浸膏;
(4)将所述浸膏干燥制粒,制得甘草配方颗粒。
优选的,步骤1中,粗颗粒的粒度为20-40目,且加水高压浸泡发胀的具体步骤为:a、将粉碎后的粗颗粒直接浸泡在水中2小时以上;b、浸泡后的粗颗粒进行封闭,并且在封闭后通入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浸泡液的压力维持在2MPa以上;c、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维持上述压力。
优选的,步骤2中,对悬浊液在高压条件下进行快速冻结,并且在完全冻结之后再逐步释放发胀压力至常压。
优选的,对经过微波破碎后的冻结混悬液进行解冻的具体方法:对通过微波破碎后的冻结混悬液再次进行机械破碎,并且将破碎后的冻结混悬液均匀摊铺在低温升温平板上;通过低温加热促进冻结混悬液的溶化。
优选的,所述低温升温平板的溶化温度在15~2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益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亳州益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8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动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安全带表面覆胶的人体模具及覆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