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97432.9 | 申请日: | 202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焦其慧;付博;汪洋;吴鹏;王利;宫春林;孙慎宏;刘作峰;李康;于红;赵腾飞;王金国;李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6/00;C21D1/18;C21D1/26;C21D1/28;C21D1/60;C21D1/613 |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孙宇宏 |
| 地址: | 11610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型 塑料 模具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采用水、空交替冷却工艺替代传统的水淬油冷工艺,配合特殊的回火工艺,能够降低模块开裂倾向,并且提高硬度均匀性。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探伤;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优点主要在于:(1)模块带头尾预硬,降低角部开裂风险;(2)采用多次水、空冷却,返温起到自回火作用,提高模块塑性,降低角部开裂风险;(3)控制冷却后的返温温度范围230℃~260℃,降低了心部横裂风险;(4)通过台阶式回火工艺,提高模块的硬度均匀性;降低热处理投入成本,提高环保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模具钢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718HH(厚度800mm~1200mm,宽度1200mm~2000mm,长度大于2500mm,下文简称718HH大模块)预硬方法。
背景技术
718HH大模块主要应用于汽车保险杠模具,使用硬度(HRC)32~38,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用户对模具的抛光性要求越来越高,硬度均匀性做为影响抛光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逐渐引起用户的关注,希望大模块的整体硬度(HRC)差不大于4。其成分质量百分配比(%)为:碳:0.24~0.30,硅不大于0.20,锰:1.40~1.60,磷不大于0.025,硫不大于0.010,铬:1.25~1.45,镍:0.80~1.20,钼:0.45~0.60,钒:0.09~0.15,余为铁及其不可避免的杂质。
目前,国内生产718HH大模块的预硬工艺路线多以“正火—退火—头尾锯切—淬火(水淬、油冷)—两次一段式回火”为主,根据规格不同,一般水冷30min~50min,油冷360min~500min,钢材返温低于160℃装炉回火,回火温度为540℃~560℃。该工艺为了保证硬度均匀性,需要尽可能的增加冷却深度,保证模块淬透。淬火过程存在两种开裂风险:角部纵裂和心部横裂。为了防止淬裂,控制冷却强度,导致模块心部马氏体转变量少于其余位置,后经一段式温度回火,心表存在较大硬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采用水、空交替冷却工艺替代传统的水淬油冷工艺,配合特殊的回火工艺,可以降低模块开裂倾向,并且提高硬度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工艺:
⑴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
⑵模块正火+退火后,冷却至室温,探伤确保模块内部无缺陷,并检查模块表面,若存在折叠、裂纹类缺陷需进行修磨,模块保留头尾;
⑶模块装炉加热淬火,允许装炉温度不高于350℃,以不大于4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10℃,保温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920℃±10℃,保温20h~35h;
⑷淬火加热保温结束后,出炉空冷至大表面心部700℃~750℃快速入水,视模块规格,采用水冷(110min~130min)→空冷(60min)→水冷(60min~70min)→空冷(20min)→水冷(15min~25min)→空冷(返温至最高温230℃~260℃,降至180℃~200℃装炉回火)的冷却工艺交替冷却,冷却过程中需保证水温不高于35℃;
⑸一次回火工艺采用台阶式回火,淬火冷却结束后装炉回火,先以250℃±10℃待料5h~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610℃±10℃,保温10h~18h,随炉缓冷至500℃±10℃保温50h~80h,保温结束后随炉缓冷至室温;
⑹一次回火冷至室温后进行探伤确认,切除模块头尾,硬度检验,最后进行二次回火,以不大于30℃/h升温至480℃±10℃保温35h~60h后随炉缓冷至室温;
⑺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74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