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墙式同轴电缆调制解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96591.7 | 申请日: | 2020-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4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郭海鹏;赵辉;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1/06 | 分类号: | H04M11/06;H04L1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付婧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墙式 同轴电缆 调制 解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墙式同轴电缆调制解调装置,该装置包括:射频模块,用于接收入户同轴电缆传来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向入户同轴电缆发射第二射频信号;电源模块,用于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为其他模块供电;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高频信号解调为用户数据,以及用于将用户接口模块发来的用户数据调制为适合于入户同轴电缆传输的第二射频信号;用户接口模块,用于将调制解调模块发来的用户数据送至用户设备,以及用于将用户设备发来的用户数据送至调制解调模块。本发明将同轴电缆调制解调装置放置于信息面板,解决空间占用问题、降低触电风险;本发明通过同轴电缆网络提供电源供给,能够降低触电危险和意外断电事故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为一种入墙式同轴电缆调制解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并且伴随着超高清视频、AR/VR、自媒体直播等新业务的出现,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有线广播电视系统一般通过同轴电缆向外界传输影音节目,目前同轴电缆网络宽带接入系统主要使用HFC(Hybrid Fiber-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网络)网络体系,它是以光纤为骨干网络、同轴电缆为分支网络的高带宽网络。
HFC网络体系中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设备、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设备、电缆调制解调局端(Cable Bridge)设备及电缆调制解调终端(Cable Modem)设备。一般地,在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场景下,OLT设备在户外,ONU设备、电缆调制解调局端设备以及电缆调制解调终端设备均在户内,用户可通过同轴电缆网络互联各个房间;在非FTTH场景下,OLT设备、ONU设备及电缆调制解调局端均在户外,电缆调制解调终端设备在户内,用户可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至电缆调制解调终端设备,并利用电缆调制解调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宽带通信。在以上的场景中,用到的电缆调制解调终端设备为桌面式终端设备,且该终端设备必须配有电源适配器。可见现有终端设备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外置的电源适配器非常容易造成触电危险和意外的断电故障。
因此,如何能够解决现有电缆调制解调终端设备存在的占用空间大、容易造成触电和意外的断电故障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终端设备存在的占用空间大、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墙式同轴电缆调制解调装置,适用于一般的FFTH场景和非FFTH场景,能够彻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墙式同轴电缆调制解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均设置于信息面板内的射频模块、电源模块、调制解调模块以及用户接口模块;其中,所述信息面板用于安装在墙体上;所述射频模块,与入户同轴电缆连接,用于接收入户同轴电缆传来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向入户同轴电缆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包括交流电信号和高频信号;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并基于所述直流电信号为所述射频模块、所述调制解调模块和所述用户接口模块供电;所述调制解调模块,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高频信号解调为用户数据,以及用于将用户接口模块发来的用户数据调制为适合于入户同轴电缆传输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用户接口模块,与所述调制解调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调制解调模块发来的用户数据送至用户设备,以及用于将用户设备发来的用户数据送至调制解调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信息面板内的网络管理模块;所述网络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调制解调模块和所述用户接口模块,用于配置和管理用户侧的网络;所述电源模块,还用于为所述网络管理模块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65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