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耦联元件和底部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3046.2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C·汉丁;J·格雷韦;S·施米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2D21/02;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俞海舟 |
地址: | 德国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底部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池驱动的机动车的底部布置结构1的车辆组件的耦联元件30,所述底部布置结构1包括电池保持装置10和至少一个车轴装置50,所述耦联元件具有用于紧固在所述车轴装置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32以及用于紧固在所述电池保持装置10上的至少一个平坦的连接面31,其中,所述耦联元件构成为挤出的多腔型材47。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的底部布置结构1,所述底部布置结构包括两个车轴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轴装置之间的电池保持装置10,所述电池保持装置具有向外形成所述电池保持装置的边界的侧壁11,设置至少一个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耦联元件,所述耦联元件将至少一个车轴装置与所述电池保持装置以传导负载的方式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池驱动的机动车的底部布置结构的车辆组件的耦联元件。这种耦联元件应用于许多应用场景中、例如在电池保持装置的领域中。
背景技术
EP 2 623 353 B1公开了一种耦联元件,所述耦联元件构成为有角度的板材弯曲件。所述耦联元件具有用于紧固到车身组件、亦即纵梁上的连接部以及用于电池保持装置的连接面。在所述电池保持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单独的横向支撑件,所述横向支撑件将两个相对置的耦联元件与设置在所述耦联元件之间的电池保持装置彼此相连接。
在此,缺点是这种耦联元件的低固有稳定性和缺少能量吸收能力以及用于这样的底部布置结构的高安装耗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避免这些缺点并且提出一种改进的耦联元件以及一种改进的底部布置结构。
第一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并且第二目的通过权利要求22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有利的进一步扩展方案。
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池驱动的机动车的底部布置结构的车辆组件的耦联元件,其中,所述底部布置结构包括电池保持装置和至少一个底盘组件、特别是车轴装置,所述耦联元件具有用于紧固在所述车轴装置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用于紧固在所述电池保持装置上的至少一个平坦的连接面,其中,所述耦联元件构成为挤出的多腔型材。
通过对于电池保持装置的平坦的连接面来确保产生稳定的、使得负载充分分布的连接,所述连接在车辆碰撞时即使在高负载作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接合连接本身的失效并且特别是不会导致电池保持装置的局部失效。
将耦联元件实施为挤出的多腔型材促使所述耦联元件在同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特性的情况下的特别高的固有刚性。优选地,所述多腔型材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将耦联元件紧固在车轴装置上,其中,所述紧固优选可无损地拆卸。但也可能的是,在超过确定的负载的情况下,所述紧固通过在连接部之内的预设断裂部位或者通过在接合辅助件本身上的预设断裂部位可松开。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为车轴装置理解为将相对置的车轮或车轮支架彼此相连接的任何布置结构。所述车轴装置可以构成为框架式或者包括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优选地设置在电池保持装置的上方或者与电池保持装置在同一高度上。按照本发明的底部布置结构的车轴装置可以包括组合拉杆轴、多拉杆轴、装备有轮毂电动机的轴或电动机驱动的轴或电动机。
所述耦联元件可以固定在车轴装置的每个组件上,特别是所述耦联元件可以固定在底盘构件上。
优选地,所述耦联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底盘构件、特别是车轴装置连接或者与车身组件、特别是纵梁相连接或者用于与电池保持装置相连接。由此实现,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以及在正常的动态行驶运行中出现的负载可以被较均匀地分布和传递。因此,通过按照本发明的耦联元件必要时也可以放弃使用多个仅分别提供单个连接的单个耦联元件。特别是,因此也可能的是,用于电池保持装置的所述耦联元件除了连接到车轴装置上之外还提供与导向框架或自承的白车身、特别是与纵梁的附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3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包装件缓冲性能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