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92279.0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旷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4;C02F1/56;C02F11/00;C02F101/20;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王明超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湖泊 污染 原位 治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份:聚丙烯酰胺10~30份、硫酸钙10~30份、碳酸钠5~10份、铁氧体粉8~15份、水泥粉10~25份、火山岩粉1~10份、硅藻土粉1~10份、贝壳粉2~20份和柠檬酸粉10~20份。本发明通过原位处理方法,将本发明的材料与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污染底泥进行混合,可以有效去除底泥和水体中的有机物,也可以去除泥水中的油和重金属元素,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的产生是由于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集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含碳污染物、有机含氮污染物以及含磷化合物不断加大导致的。在河道里底泥是接纳和分解有机物的“沉积库”,也是向上覆水释放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的“源头”。当河道底泥过多时,底泥中的大量的有机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会消耗大量氧,这样就使得河道下层原本就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甚至无氧状态,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另外,底泥中的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甲烷、硫化氢、氨、亚硝酸盐、有机酸等。这些物质不仅使水体发黑发臭,而且对河道及周围的水生动植物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它们在水体中不断积累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河道底泥增多,底质恶化是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改善和处理河涌底泥已经成为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部分,也是治理黑臭水体的关键步骤。
目前常见的黑臭水体底泥处理方法有原位和异位两种处理方式。异位处理 (如疏浚)技术成熟,但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后续处理处置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弊端;与异位处理技术相比,原位处理技术可就地解决污染底泥,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底泥转移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处理后的底泥堆放问题。现有的关于原位处理技术主要是向底泥中投加化学药剂和底泥改良剂,这种方式虽然对于底泥修复效果显著,但是化学药剂的过多使用必将对河道产生二次污染,同时会破坏河道生态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份:聚丙烯酰胺10~30份、硫酸钙10~30 份、碳酸钠5~10份、铁氧体粉8~15份、水泥粉10~25份、火山岩粉1~10 份、硅藻土粉1~10份、贝壳粉2~20份和柠檬酸粉10~20份。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份:聚丙烯酰胺10份、硫酸钙25份、碳酸钠5份、铁氧体粉8份、水泥粉10份、火山岩粉2份、硅藻土粉5份、贝壳粉15份和柠檬酸粉20份。
作为优选方案之二,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份:聚丙烯酰胺15份、硫酸钙25份、碳酸钠8份、铁氧体粉12份、水泥粉15份、火山岩粉5份、硅藻土粉5份、贝壳粉5份和柠檬酸粉10份。
作为优选方案之三,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份:聚丙烯酰胺20份、硫酸钙20份、碳酸钠10份、铁氧体粉10 份、水泥粉20份、火山岩粉2份、硅藻土粉3份、贝壳粉5份和柠檬酸粉10 份。
作为优选方案之四,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组份:聚丙烯酰胺15份、硫酸钙25份、碳酸钠13份、铁氧体粉12 份、水泥粉10份、火山岩粉6份、硅藻土粉4份、贝壳粉5份和柠檬酸粉10 份。
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河道、湖泊污染底泥的原位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预定比例的聚丙烯酰胺、碳酸钠和水泥粉均匀混合,制得混合物;
第二步,将预定比例的硫酸钙和硅藻土粉均匀混合,制得混合物;
第三步,将铁氧体粉、火山岩粉均匀混合,制得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旷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旷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2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储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的散装食品清洗风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