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材加工车间用湿式除尘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1743.4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贤凤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2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材 加工 车间 用湿式 除尘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材加工车间用湿式除尘设备,包括设备底板、除尘壳体、沉淀水槽、水箱和缺水报警机构,所述设备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有除尘壳体,且除尘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沉淀水槽,并且沉淀水槽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沉淀水槽上方的除尘壳体两内壁上皆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顶端固定有导向斜台,所述沉淀水槽的顶端固定有水箱,且水箱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进水口,并且水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缺水报警机构,所述水箱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报警器。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水箱的缺水自动报警功能,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功能,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改善了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材加工车间用湿式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是一种通过将含尘气体与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水和粉尘分离效果的除尘装置,湿式除尘器的应用十分广泛,通常粉尘含量较高的加工车间内,例如石材加工车间,都需要使用湿式除尘器。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湿式除尘器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湿式除尘器在使用时通常难以知晓水箱中的剩余水量,因此无法及时的对水箱中的水体进行补给,容易造成除尘工作的延误;
(2)现有的此类湿式除尘器在使用时通常不便对含有灰尘的水体进行再次利用,因此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够节能环保;
(3)现有的此类湿式除尘器在使用时通常难以使得水珠与空气中的灰尘充分均匀的接触,影响了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从而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材加工车间用湿式除尘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湿式除尘器在使用时无法及时的补给水体,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材加工车间用湿式除尘设备,包括设备底板、除尘壳体、沉淀水槽、水箱和缺水报警机构,所述设备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有除尘壳体,且除尘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沉淀水槽,并且沉淀水槽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沉淀水槽上方的除尘壳体两内壁上皆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顶端固定有导向斜台,所述沉淀水槽的顶端固定有水箱,且水箱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进水口,并且水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缺水报警机构,所述水箱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报警器,所述除尘壳体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进气管,所述沉淀水槽位置处的除尘壳体外壁上安装有清理门体,且清理门体上方的除尘壳体外壁上镶嵌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方的除尘壳体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报警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尘壳体一侧的设备底板顶端固定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顶端固定有抽风机,并且抽风机的输入端与除尘壳体相连通,抽风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排气管,用于除尘后空气的导出工作。
优选的,所述除尘壳体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导水管,且导水管的顶端贯穿除尘壳体并与水箱相连通,并且导水管下方的除尘壳体内壁上固定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与导水管相连通,便于将水体均匀的喷出。
优选的,所述沉淀水槽两侧的内壁上皆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顶端设置有精滤筛,并且精滤筛上方的沉淀水槽内部设置有疏滤筛,便于对精滤筛和疏滤筛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缺水报警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转杆、铰接轴、第一检测板、第二检测板、浮块、连接绳和启动开关,水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两端皆固定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一端与水箱的内壁相铰接,使得第二检测板可以旋转。
优选的,所述转杆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检测板,且转杆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检测板,第二检测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检测板的长度,第二检测板与第一检测板相互配合,使得第二检测板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与启动开关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贤凤,未经林贤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1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