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rown态和网络编码的双向单比特态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1203.6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0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姜敏;杨甬;陈虹;张佳慧;刘芹;许智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郭磊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rown 网络 编码 双向 比特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Brown态和网络编码的双向单比特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需要构建蝶形网络模型,其中,A和B为源节点,中间节点为M1和M2,C和D作为目的节点,来实现交叉双向态制备,制备任意单比特态:
目的节点C制备目标态为
目的节点D制备目标态为
源节点A制备目标态为
源节点B制备目标态为
源节点A与目的节点C预先共享五比特Brown态作为信道;
源节点B与目的节点D预先共享五比特Brown态作为信道;
首先对源节点A与目的节点C共享的五比特Brown态信道加入辅助粒子|00,其中A1和C1分别对粒子A3以及C3采用CNOT操作进行信道调制,其中,节点A拥有粒子A1,A2,A3,节点C拥有粒子C1,C2,C3;源节点B与目的节点D共享的五比特Brown态信道作相似的操作进行信道调制,其中,节点B拥有粒子B1,B2,B3,节点D拥有粒子D1,D2,D3;
步骤2:首先,源节点A对粒子A1进行第一次幅度测量,选取一组正交测量基{|μm,m∈{0,1}}:
接着,根据源节点A第一次对粒子A1的幅度测量结果,源节点A对粒子A3进行第二次相位测量,选择合适的相位测量基
目的节点C分别对粒子对C1和C3执行幅度和相位测量,选取一组正交测量基{|ηm,m∈{0,1}}:
接着,根据目的节点C第一次对粒子C1的幅度测量结果,从测量基选取对应的测量基对粒子C3进行相位测量:
在源节点B与目的节点D中,首先,源节点B对粒子B1进行第一次幅度测量,选取一组正交测量基{|χm,m∈{0,1}}:
接着,根据源节点B第一次对粒子B1的幅度测量结果,从测量基选取合适的相位测量基对粒子B3进行第二次相位测量:
对于目的节点D分别对粒子对D1和D3执行幅度和相位测量,首先目的节点D选取一组正交测量基{|νm,m∈{0,1}}:
接着,根据目的节点D第一次对粒子D1的幅度测量结果,从测量基选取对应的测量基对粒子D3进行第二次相位测量:
步骤3:如果控制方同意源节点A和目的节点C之间的态制备,那么控制方对手中的粒子E执行{|0,|1},将对控制比特E的测量结果公布给源节点A和目的节点C,源节点A和目的节点C分别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对应成经典信息X1,Y1,可以从表1和2看到测量结果与经典信息X1,Y1的对应关系,各自通过经典信道Q1,T3传输给中间节点M1和M2,同时源节点A和目的节点C将X1,Y1作为辅助消息,通过经典信道Q2,T4发送给目的节点D以及源节点B;
与此同时,如果控制方如果同意源节点B和目的节点D之间的态制备,那么控制方对手中的粒子F执行{|0,|1},将对控制比特F的测量结果公布给源节点B和目的节点D,源节点B和目的节点D分别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对应成经典信息X2,Y2,可以从表3和4看到测量结果与经典信息X2,Y2的对应关系,各自通过经典信道Q3,T1传输给中间节点M1和M2,同时源节点B和目的节点D将X2,Y2作为辅助消息,通过经典信道Q4,T2发送给目的节点C以及源节点A;
表1源节点A的两次测量结果、粒子C2的幺正操作与经典信息X1的关系
表2目的点C的两次测量结果、粒子A2的幺正操作与经典信息Y1的关系
表3源节点B的两次测量结果、粒子D2的幺正操作与经典信息X2的关系
表4目的点D的两次测量结果、粒子B2的幺正操作与经典信息Y2的关系
步骤4:中间节点M1从经典信道Q1和Q3分别收到预编码信息X1和X2,并且随即将收到的预编码信息进行编码处理操作:接着利用经典信道Q5传输给中间节点M2,最后中间节点M2把接收到的编码处理操作分别通过经典信道Q6和Q7传给目的节点C和D;与此同时,中间节点M2从经典信道T1和T3收到预编码信息Y2和Y1,并且随即将收到的预编码信息进行编码处理操作:接着利用经典信道T5传输给中间节点M1,最后中间节点M1把接收到的编码处理操作分别通过经典信道T6和T7传给源节点节点A和B;
步骤5:目的节点C和D根据源节点B和A通过经典信道Q4和Q2传输的辅助信息X2和X1,再根据中间节点M2通过经典信道Q6和Q7发送的封装信息进行解码操作并且结合控制信息,通过表1和3可知测量结果与经典信息对应的关系,采取对应的幺正操作,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制备出|τ1和|τ2;同样,源节点A和B根据目的节点D和C通过经典信道T2和T4传输的辅助信息Y2和Y1,再根据中间节点M1从经典信道T6和T7发送的封装信息进行解码操作并且结合控制信息,通过表2和4可知测量结果与经典信息对应的关系,采取对应的幺正操作,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制备出|τ3和|τ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12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