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自动上下料定位夹紧工装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90272.5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0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设;吴生楠;陈盛兰;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4B5/35 | 分类号: | B24B5/35;B24B41/06;B24B4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邵明新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自动 上下 料定 夹紧 工装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轴承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套圈自动上下料定位夹紧工装。其利用电磁无心夹具及自动上下料工装提高轴承套圈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装置。包括摆臂自动下料装置、电磁夹具、磨头及床身;所述电磁夹具用于将轴承套圈定位并锁紧;所述摆臂自动下料装置将加工后的轴承套圈抬起并沿轨道传送出工位;所述电磁无心夹具、下料装置均设置于机床的左侧,下料装置位于无心夹具上方,所述磨头设置在床身上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轴承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套圈自动上下料定位夹紧工装。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且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套圈是轴承的重要部件。轴承套圈生产中,需要经过车削、热处理、磨削等多道工序,其中磨削加工是整个轴承生产重要工序。对于生产高精度轴承,磨削加工要占用的生产成本将会更高。而且磨削加工又是生产轴承过程中最复杂的步骤,它的性能指标参数更多、加工形成的机理复杂。为了实现轴承套圈的高精度自动化生产、检测,需要为高精度磨床配置自动上下料定位夹紧工装。
申请号为201910621578.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磨削自动上下料系统结构装置”,其包括料槽,机械手,工件支承装,工件磨削传动等装置,满足工件形位公差和技术,缩短装夹时间,减低人的劳动强度,该装置依赖机械手抓取工件。专利号200820070290.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中小型轴承套圈磨加工自动上下料装置”,是一种集机械、液压和电气为一体的轴承加工机械,利用分料油缸、机械手等实现中小型轴承套圈自动上下料。现有装置大多利用机械手抓取工件,需要的空间比较大,不利于和原有磨床的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自动上下料定位夹紧工装,其利用电磁无心夹具及自动上下料工装提高轴承套圈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摆臂自动下料装置、电磁夹具、磨头及床身;所述电磁夹具用于将轴承套圈定位并锁紧;所述摆臂自动下料装置将加工后的轴承套圈抬起并沿轨道传送出工位;所述电磁无心夹具、下料装置均设置于机床的左侧,下料装置位于无心夹具上方,所述磨头设置在床身上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齿轮齿条自动上料装置,上料装置与下料装置位于机床的同侧,且上料装置位于无心夹具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传输线上的水平轴承套圈翻转90度,以实现自动上料;所述上料装置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齿条端部与单活塞气缸的缸杆相连,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齿轮上安装有轴,所述轴与齿轮键连接;所述轴还与箱体相连为一体,通过气缸动作,驱动齿条上下运动,带动齿轮转动,带动轴转动,轴承套圈也将随之翻转达到直立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摆臂、上料拉杆盖板、左侧下料导轨及右侧下料导轨;左侧下料导轨与右侧下料导轨在准备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夹具为电磁无心夹具,该电磁无心夹具包括底座、转动调解销、后垫块、滑块支撑板、滑块支架,套圈托架,滑块调节垫,滑块支架位于套圈托架后侧,滑块调节垫在滑块支架在块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无心夹具把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并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效应,使得工件被磁化以此将工件的端面吸住,实现工件轴向定位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使用自动上下料装置,减少了手动上下料时具有的危险性。加工轴承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提高了生产率,把工人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
本发明将轴承套圈夹具及上下料工装放在机床的左侧,顺应了工人的加工习惯及加工顺序,与现有设备相比,缩小机床所占空间,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0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