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线供电无线Wi-Fi传输振动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0012.8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辉;陈东庆;梁建国;田卫芳;朱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桂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线 供电 无线 wi fi 传输 振动 传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线供电无线Wi‑Fi传输振动传感器,包括供电线缆(1)、壳体(2)、振动数据处理模块(3)、振动传感器(4)、Wi‑Fi无线通信模块(5)和天线(6),振动传感器(4)、振动数据处理模块(3)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5)依次连接,均位于壳体(2)内,Wi‑Fi无线通信模块(5)与天线(6)连接,振动数据处理模块(3)与供电线缆(1)连接,振动传感器(4)采集振动数据传输至振动数据处理模块(3),经振动数据处理模块(3)处理后传输至Wi‑Fi无线通信模块(5),Wi‑Fi无线通信模块(5)处理后通过天线(6)发送到监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速大数据量传输、稳定供电、体积小、重量轻、移动安装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振动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线供电无线Wi-Fi传输振动传感器。
背景技术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对一些重要场合及长期运转的机器十分重要,监测并分析设备轴承处振动数据可以提前预知设备故障,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技术。
目前检测振动依靠振动传感器,现在常用的振动传感器分为有线振动传感器和无线振动传感器,其中有线振动传感器性能稳定能够长期使用,但是有安装布线麻烦,并且有线传感器需要价格很贵的数据采集板配合使用,成本较高;无线振动传感器安装方便,成本低,但是存在电池不耐用、一般不能高速采集传输的特点,无线Wi-Fi传输模式可以高速采集传输但是Wi-Fi模式耗电量相对较大,电池更不耐用;由于无线振动传感器都有电池模块使得传感器体积大、重量大,存在安装不便,有时候也会影响采集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有线振动传感器成本较高、无线振动传感器电池耐用性较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有线供电无线Wi-Fi传输振动传感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有线供电无线Wi-Fi传输振动传感器,包括供电线缆、壳体、振动数据处理模块、振动传感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和天线,所述振动传感器、振动数据处理模块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均位于壳体内,所述Wi-Fi无线通信模块与天线连接,所述振动数据处理模块与供电线缆连接,所述振动传感器采集振动数据传输至振动数据处理模块,经振动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传输至Wi-Fi无线通信模块,Wi-Fi无线通信模块处理后通过天线发送到监测系统。
所述天线设于壳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端为六角螺母结构。
优选的,所述六角螺母结构上设有M5螺纹。
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半径大于供电线缆的半径,所述供电线缆通过第一通孔伸入壳体内部与振动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贴合于壳体底端的内侧。
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天线通过第二通孔与Wi-Fi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振动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供电线缆进行有线供电,可以保证振动传感器可以长期固定使用,没有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和费用。
2.本发明无线振动传感器取消了质量和体积较大的电池模块,减小了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安装并提高了监测精度,避免了传感器质量较大时对振动数据精度造成影响。
3.本发明无线振动传感器通过Wi-Fi无线通信模块传输采集数据,利用Wi-Fi可以高速传输数据的特性,可以使传感器和监测系统以更高频率采集分析振动数据,提高分析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00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