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岔外锁闭自动润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9893.1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颖;张学伏;薛东;喻矿强;张彧锋;杜成;杨李成;李奕霖;沙世伟;王耀安;张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11/10 | 分类号: | F16N11/10;F16N29/00;F16N27/00;E01B7/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道岔 外锁闭 自动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道岔外锁闭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填充油脂的润滑油箱,底部设置有出油管及出油延长管,顶部设置有活塞,活塞顶部设置有压力板,压力板顶部为电机单元;所述装置底部设置有传感器,位置与道岔外锁闭装置的动作杆对应,采集动作杆的电磁信号;传感器接入处理电路模块并向其动作杆的电磁信号;处理电路模块与电机单元连接并向其发送驱动信号,电机单元通过压力板联动活塞。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注油方式,节约人力,减少维护人员的上道次数,降低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及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能避免遗漏注油、注油脂误和污染等不利因素,对道岔外锁闭的正常工作无干扰,降低了装置的检修成本,对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岔外锁闭装置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道岔外锁闭自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道岔作为铁路线路连接的重要设备,是轨道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重轨和大号码道岔的采用,对转换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锁闭装置,能有效地克服尖轨在密贴时的转换阻力,可靠地锁闭道岔尖轨和基本轨(可动心轨和翼轨),即使连接杆折断,外锁闭装置仍在起着锁闭作用,外锁闭能够隔离列车通过时对转换设备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转换设备寿命和可靠性。
现阶段我国铁路提速道岔均采用外锁闭装置实现尖轨与基本轨的锁闭,一旦外锁闭装置转换面缺油或生锈就会造成正常转换过程阻力增大,发生道岔无法转换到位故障。为使道岔外锁闭安全可靠,保证铁路运输顺利进行;传统方式是作业人员每月进行三次检修、清扫、注油工作,并分期分批地把所有道岔外锁闭全部进行入厂整修一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岔外锁闭智能自动润滑装置,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注油方式,对道岔外锁闭的正常工作无干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道岔外锁闭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润滑油箱,润滑油箱内填充油脂;润滑油箱底部设置有出油管及出油延长管,顶部设置有活塞,活塞顶部设置有压力板,压力板顶部为电机单元;
所述装置底部设置有传感器,位置与道岔外锁闭装置的动作杆对应,采集动作杆的电磁信号;传感器接入处理电路模块并向其动作杆的电磁信号;处理电路模块与电机单元连接并向其发送驱动信号,电机单元通过压力板联动活塞。
润滑油箱上方具有机壳,机壳顶部设置有机架盖,处理电路模块、电机单元均设置设置在机壳内。
机架盖内设置有电池组,电池组具有电池盖,电池组与处理电路模块、传感器和电机单元连接并提供动力。
所述装置侧面设置有气体发生舱,位于机壳内并接入处理电路模块,输出端接入润滑油箱。
润滑油箱底部的出油管及出油延长管通过防水螺母和出油螺堵连接到润滑油箱底部。
润滑油箱侧面设置有泄压阀,位于机壳内,与气体发生舱连接。
处理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模式转换器。
润滑油箱内部设置由压力转换单元,位于压力板上,为一个圆形橡胶组,通过电机单元对压力板的作用。
处理电路模块的型号是CDDC-3Z。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道岔外锁闭自动润滑装置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注油方式,节约人力,减少维护人员的上道次数,降低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及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能避免遗漏注油、注油脂误和污染等不利因素,自身结构简单性能好,对道岔外锁闭的正常工作无干扰,降低了装置的检修成本,对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本发明精准进行定量注脂,可以按照要求设定注脂量和周期,用于道岔外锁闭装置定时油润,可有效减少道岔转换卡阻隐患,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9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