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8777.8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祐里子;粂干根;角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H02K11/30 | 分类号: | H02K11/30;H02K7/116;H02K7/00;H02K7/10;H02K11/215;H02K5/04;H02K13/00;H02K15/00;F16H61/32;F16H61/02;F16H59/02;F16H59/08;F16H63/34;F16H1/3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珊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致动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旋转致动器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11)中。致动器包括马达(30)、控制器(16)、外壳(19)和端子(92)。控制器(16)控制马达。外壳(19)保持马达(30)的定子(31)和控制器(16)。端子(92)将定子(31)的线圈(38)电连接至控制器(16)。端子(92)包括电连接到线圈(38)的熔接部(94)。熔接部(94)在与马达(3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被压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器以及该旋转致动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机电一体化旋转致动器,在该致动器中,具有马达的操作单元和用于控制马达的控制器一体成型。在专利文献1(JP2009-141992A1)中,马达定子的线圈经由附接到线轴的端子与控制器电连接。线圈的末端通过熔接(焊接)电连接到端子。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马达的径向上按压端子来进行端子的熔接。因此,定子和端子的熔接部的轴向总厚度增加,因此旋转致动器在轴向上的尺寸增加。
鉴于以上情况提供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减小的旋转致动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中的旋转致动器。致动器包括马达、控制马达的控制器、保持马达的定子和控制器的壳体、以及将定子的线圈电连接到控制器的端子。端子包括电连接到线圈的熔接部。熔接部在与马达轴向平行的方向上被压缩。
通过使熔接部的压缩方向与马达的轴向平行,能够使定子和端子熔接部的轴向总厚度减小熔接部在轴向上通过熔接的压缩量。因此,通过在靠近马达的位置处设置邻近熔接部的部件,可以减小旋转致动器在轴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线控换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换挡挡位切换机构的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V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的定子和汇流条沿V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6是定子和汇流条沿图5的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5的汇流条的图。
图8是说明连接图3的端子和线圈的熔接步骤的图。
图9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图6相对应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定子和汇流条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上壳体和端子的正视图。
图11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熔接步骤之前状态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轴向方向观察的。
图11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熔接步骤之前状态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径向方向观察的。
图12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熔接步骤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轴向方向观察的。
图12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熔接步骤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径向方向观察的。
图13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弯曲步骤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轴向方向观察的。
图13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弯曲步骤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径向方向观察的。
图14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弯曲步骤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轴向方向观察的。
图14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弯曲步骤的图,其中熔接部是沿径向方向观察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