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商业健康保险线上无单证主动理赔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8731.6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映(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16H10/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 地址: | 201901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商业 健康 保险 线上 无单证 主动 理赔 技术 | ||
本发明公布了商业健康保险线上无单证主动理赔技术,1)被保险人注册并授权开通主动理赔服务;2)被保险人在就诊后获取待索赔提醒;3)被保险人在线授权商保一卡通调取医疗数据并发起保险理赔申请;4)保险公司端正式受理赔案,被保险人及时查看赔案最新进展。本技术化被动理赔为主动理赔,大幅提升出险报案时效,彻底简化报案流程,实现“无单证”索赔,保险公司告别手工信息录入,源头端确保索赔数据真实性、高质量,大幅提升理赔时效,帮助保险公司规避重复索赔,完成健康险的在线化闭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险理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商业健康保险线上无单证主动理赔技术。
背景技术
自2011年起,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大陆地区一直维持高速增长。2011至2019年,健康险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预计到2021年,健康险的整体原保费收入将高达1.7万亿元人民币,并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
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健康险被保险人(以下称“被保险人”)、健康险承保公司(以下称“保司”)在处理保险事故理赔时,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在当前保险行业通行的理赔制度和流程下,被保险人在申请索赔过程中,需提交的材料繁多而复杂,面对不同的健康险产品种类或者不同就诊类型,需要先了解保司的差异化理赔处理规则再行索赔,从准备材料、申请索赔开始,直至理赔结束、赔款到账,整个过程耗时、耗力。
同样,对保司而言,面对日益增长的健康险索赔案件量,出险报案时效长(注:“出险报案时效”在保险行业内特指从保险事故发生开始,至被保险人正式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时间长度,这一时间越短,意味着保险公司能够越早获知风险事故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理赔管理措施,是保险公司对内考核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运营人效不足、假案假票据反欺诈能力弱、跨保司重复索赔难以甄别等问题,在业务发展和管理上给各家保司主体带来的诸多困扰。
上述问题和痛点的最大根源与瓶颈在于,保险行业目前通行的理赔流程,索赔信息来源单一、索赔操作便捷性较低,以及新型线上化技术应用程度不足。
针对被保险人的健康险理赔需求,保险行业现行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方案一般为:
1)被保险人在发生就诊(就诊类型包括门诊、住院)后,自行看管并留存好医疗单据、发票等纸质单证信息,在保司规定的索赔有效期内,发起线下或线上索赔申请;
2)线下索赔申请需要被保险人手工填写纸质索赔申请书,并附上就诊相关的纸质单证材料,提交保司理赔收单人员;线上索赔申请则需被保险人在线填写索赔申请书,并拍照上传就诊相关单证影像材料;
3)保司收到索赔申请后,会在内部理赔作业系统中执行立案操作,进而检验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并根据就诊单证人工判定和手动录入出险经过、疾病类型、诊断结果、治疗与检查科目、药品名称、医保结算金额(如涉及医保支付)、个人支付费用金额等明细信息;
对于属于保险赔付范围内的实际合理费用,保司将作赔款理算和申请打款处理;如果发现被保险人提交的单证信息不完整、不清晰,或者可能存在虚假单证等情况时,则需先与被保险人确认核实后,再做赔偿判定。
上述行业现行方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出险报案时效不可控:由于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互不相通,当被保险人发生就诊后,如果当事人不主动提出报案或其它形式的出险告知,保险公司便无法获知被保险人发生就诊这一事实,也就无法主动提醒被保险人及时索赔。因此,出险报案时效100%取决于被保险人何时主动发起理赔申请。目前,保险行业内的平均出险报案周期为58天,极端情况下,因被保险人的个人原因,可能导致这一时效长达1年,甚至超过法律规定的索赔有效期,最终无法理赔。
2)报案及索赔单证提交手续繁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映(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诺映(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7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