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玻璃生产用翻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88352.7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高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利虎集团青耀技术玻璃有限公司;山西利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9/06 | 分类号: | B65G49/06;B65G47/2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05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玻璃 生产 用翻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适于新能源汽车玻璃生产翻运用的玻璃翻运部件,包括吸附翻运组件,吸附翻运组件包括吸附承载板、两个定位支撑板、两个框型容纳板、两个连接轴、四个滚动圆筒和四个定位吸盘,四个定位吸盘呈矩形结构分布在吸附承载板上,框型容纳板上形成有一U型的容纳槽,该容纳槽的两端顶部分别相向延伸出一限位部,两个限位部之间形成一进出通道;两个连接轴对称设置在吸附承载板的两端,各连接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滚动圆筒,吸附承载板两侧的滚动圆筒分别与对应侧的框型容纳板的容纳槽滑动配合。本申请通过吸附承载板在框型容纳板上能够从水平状态转变呈竖直状态并且能够双向移动翻转,实现将玻璃吸附住后翻运移动,完成对玻璃的翻运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新能源汽车玻璃生产用翻运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的制作是通过在加热炉内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然后将玻璃迅速送入不同冷却强度的风栅中,对玻璃进行不均匀冷却,使玻璃主视区与周边区产生不同的应力,一般这种生产的玻璃是区域钢化玻璃。
周边区处于风栅的强风位置,所以需要进行全钢化,此位置的碎片程度好,钢化强度高,主视区处于风栅弱冷位置,碎片大、钢化强度低。
汽车玻璃是汽车车身附件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起到防护作用。汽车玻璃主要有以下三类: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和区域钢化玻璃,能承受较强的冲击力。汽车玻璃按所在的位置分为: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挡风玻璃和天窗玻璃四种;
前挡风玻璃国家强制规定必须是夹层玻璃,一些低廉的农用车前挡仍是钢化玻璃或区域钢化玻璃侧窗玻璃是钢化玻璃,后挡风玻璃一般是带电加热丝的钢化玻璃。
汽车玻璃生产制造中,需要使用自动上片机和玻璃切割装置切断出汽车玻璃内片的锡面和汽车玻璃外片的空气面。而汽车玻璃在进入自动上片机时需要经过翻面工序,目前,汽车玻璃翻面主要有两种方式,在汽车玻璃生产组装线上,往往需要将玻璃从一个工位搬运至另一个工位进行组装,或者是将玻璃180度翻面进行贴膜、打胶等工序。而传统的玻璃输送线一般是将玻璃放置在同步带上进行输送,该输送形式无法适应多种规格的玻璃运输,而且很容易导致玻璃从同步带上方坠落。而传动玻璃的翻转也一般是采用机械手翻转或者人工翻转。前者价格昂贵;后者对于大尺寸玻璃而言,采用人工翻转很容易将玻璃失手摔落,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新能源汽车玻璃生产翻运用的玻璃翻运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玻璃生产用翻运装置,包括设置在定位承载组件组件上的吸附翻运组件;
所述吸附翻运组件包括吸附承载板、两个定位支撑板、两个框型容纳板、两个连接轴、四个滚动圆筒和四个定位吸盘,两个所述定位支撑板安装在定位承载组件组件上,两个所述框型容纳板对称安装在两个定位支撑板上,所述框型容纳板的设置方向垂直于定位支撑板的设置方向,四个所述定位吸盘呈矩形结构分布在吸附承载板上;
所述框型容纳板上形成有一个U型的容纳槽,该容纳槽的两端顶部分别相向延伸出一限位部,两个限位部之间形成一个进出通道;两个所述连接轴对称设置在吸附承载板的两端,每个所述连接轴均贯穿吸附承载板设置,各连接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滚动圆筒,吸附承载板两侧的滚动圆筒分别与对应侧的框型容纳板的容纳槽滑动配合;
当吸附承载板在框型容纳板上处于水平状态时,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供吸附承载板水平移动的行程间隙;当吸附承载板的一端水平移动至抵触容纳槽的对应端时,在外力的带动作用下,吸附承载板的另一端可穿过进出通道向上进行翻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利虎集团青耀技术玻璃有限公司;山西利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利虎集团青耀技术玻璃有限公司;山西利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型酰胺杂化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削打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