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7730.X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曾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莲都区万青五金厂 |
主分类号: | B25H1/14 | 分类号: | B25H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零部件 制造 旋转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所述底壳的上方固定有台面,且底壳的内部底端位于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台面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与通槽之间通过三个稳定旋转机构转动相连。本发明设计新颖,通过平稳旋转机构使得旋转盘可以平稳旋转,解决了传统旋转盘旋转后容易出现上下波动的问题,为精确加工提供保障,同时配备的扰流板在旋转时会带动气流,加速底壳内部的气体流动,为伺服电机提供辅助降温的效果,工件夹紧机构通过转轮带动两个夹杆作同步相对运动,可以起到对工件的自定心夹紧固定,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
背景技术
机械制造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很多零部件在制造时都需要用到旋转台来增加操作的便捷性。
但是现有的旋转台在转动时会出现上下波动,从而影响零部件的制造难度和精度,同时现旋转平台上的工装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上方固定有台面,且底壳的内部底端位于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台面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与通槽之间通过三个稳定旋转机构转动相连,所述伺服电机的传动端固定有固定座,且伺服电机的传动端通过固定座与旋转盘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所述旋转盘的上方装配有工件夹紧机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三个所述稳定旋转机构结构完全一致,且三者之间等间距分布,所述稳定旋转机构包括轨道和固定片,所述轨道通过螺栓固定于台面的下表面,所述固定片固定于旋转盘的下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处,且固定片的下方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与轨道相连的轨道轮,且连杆的外部套接固定有扰流板。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轨道的截面呈“L”形结构,且轨道与轨道轮适配,所述轨道轮的表面套接有橡胶材质的防滑套,防滑套的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扰流板采用ABS材质的构件,且扰流板整体呈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件夹紧机构包括固定于旋转盘上表面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且外壳的一侧对应转杆的位置处设置有转轮,所述转杆的端部贯穿外壳与转轮相连,所述转杆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反丝牙,且转杆的表面远离反丝牙的一端设置有与其相对称的正丝牙,所述正丝牙的外部套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反丝牙的外部套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外壳的一侧嵌入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套转动相连的第一夹杆,且外壳的一侧远离第一夹杆的位置处嵌入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套转动相连的第二夹杆,所述第二夹杆和第一夹杆的中段均通过转销与外壳转动相连。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套与第一螺纹套的内侧均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分别与反丝牙和正丝牙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对应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一侧开设有槽口,且外壳的截面呈“匚”字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夹持端均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与第一夹杆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壳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通风格栅,两个所述通风格栅均采用不锈钢钢丝材质的编织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莲都区万青五金厂,未经丽水市莲都区万青五金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7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链损测量方法、系统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能源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