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5311.2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伊谷宁浩;助川贵;铃木崇规;喜多代裕树;间木祥文;松叶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8;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张丰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部件 | ||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其具有沿所述线圈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在所述卷芯部的第1端部设置的第1凸缘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在所述卷芯部的第2端部设置的第2凸缘部;
第1线材和第2线材,其向相同方向卷绕于所述卷芯部而形成卷绕部;
第1端子电极和第2端子电极,所述第1端子电极在所述第1凸缘部的在所述线圈部件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面部设置,并供所述第1线材的第1端部连接,所述第2端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底面部,并供所述第2线材的第1端部连接;以及
第3端子电极和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3端子电极在所述第2凸缘部的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底面部设置,并供所述第1线材的第2端部连接,所述第4端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底面部,并供所述第2线材的第2端部连接,
所述卷绕部具有:将所述第1线材和所述第2线材排列并以规定匝数向相同方向卷绕而形成的第1卷绕部和在所述卷绕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1凸缘部或者所述第2凸缘部的部分中的所述卷芯部的侧面处交叉的交叉部,
所述交叉部作为所述第1卷绕部的局部而形成,
所述第1线材和第2线材中,第2层的线材斜着向远的端子电极引出,第1层的线材向近的端子电极引出,并使第1线材和第2线材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交叉部的所述第1线材和所述第2线材在所述卷绕部中最接近所述第2凸缘部的部分处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叉部在多个所述卷绕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卷绕部中的靠所述第2凸缘部一侧的端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交叉部的所述第1线材和所述第2线材在所述卷绕部中最接近所述第1凸缘部的部分处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叉部在多个所述卷绕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卷绕部中的靠所述第1凸缘部一侧的端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通过所述第1线材和所述第2线材以层状卷绕于所述卷芯部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53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