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直播场景下的移动端消息分压测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84896.6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1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韩增波;崔松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4 | 代理人: | 蔡永波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直播 场景 移动 消息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直播场景下的异动单消息分压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制作单元:用于根据自定义规则确定用于测试直播场景的消息类型,以及根据所述消息类型制作相应的测试消息,并根据所述测试消息生成分压测试数据;分压测试单元:用于将分压测试数据下发到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性能收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分压测试数据下发到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之后,获取并收集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在运行分压测试数据时的性能数据,所述性能数据包括:并行处理效率、界面流畅性、稳定性。持自定义制作多种规则的分压测试数据,针对不同直播场景生成对应的数据,最大程度模拟移动端的用户现场,以准确保证并发场景下的持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直播场景下的移动端消息分压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息分发功能逐步融入至各大应用,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类软件,2015年开始的“千播大战”更是将消息分发系统推向新的高度。不同于社交类软件,直播类软件对消息分发的要求更为严格,主要体现在:
1、业务复杂:社交类软件以文字、语音、图片交流为主,而直播类软件中大部分重要业务都是基于消息分发实现,其业务复杂性远远大于社交场景。消息分发一种下发方法,包括两个部分:分是指放大,一条消息要发给直播间的所有用户,发是指通过长链通道下发到每个移动终端。
2、消息放大:针对单个手机设备,微信最多支持500人的同时聊天,但直播场景下,单直播间内需支持万级的同时在线。
基于以上原因,一个优秀的直播类软件必须能够在复杂业务及高强度的并发场景下保持稳定,因此针对移动端消息分发的性能压力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移动端消息分发的压力测试方式主要以服务端配合方式为主,移动端长连接至测试服务端,服务端高速率下发压力测试数据至移动端,来验证移动端的稳定性。其中,移动端是指每个所在端,每个直播间的用户都需要承担其他人发送的消息,一万个人每人同时发一条,一个终端就要处理1w条。移动端消息分发的性能包括:性能包括移动端的并行处理效率、界面流畅性、稳定性等。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大多数直播类软件业务场景较为单一,压力测试数据大多以固定规则生成,该方式的缺点体现在:
1、扩展性差:业务快速发展,固定的规则较难覆盖所有场景,需要不断更改规则。
2、压力测试场景单一:每次都以相同的数据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场景单一,不能很好的模拟用户场景,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直播场景下的移动端消息分压测试系统及方法,支持自定义制作多种规则的分压测试数据,针对不同直播场景生成对应的数据,最大程度模拟移动端的用户现场,以准确保证并发场景下的持续稳定性。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直播场景的移动端消息分压测试统,包括:
数据制作单元:用于根据自定义规则确定用于测试直播场景的消息类型,以及根据所述消息类型制作相应的测试消息,并根据所述测试消息生成分压测试数据;
分压测试单元:用于将分压测试数据下发到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
性能收集单元:用于在所述分压测试数据下发到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之后,获取并收集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在运行分压测试数据时的性能数据,所述性能数据包括:并行处理效率、界面流畅性、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前述的基于直播场景下的移动端消息分压测试系统的移动端消息分压测试方法,包括:
根据自定义规则确定用于测试直播场景的消息类型,以及根据所述消息类型制作相应的测试消息,并根据所述测试消息生成分压测试数据;
将分压测试数据下发到移动端的直播客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