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调节粗粉分离器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4729.1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5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董方;马治安;彭丽;石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9/02 | 分类号: | B07B9/02;B07B7/06;B07B7/083;B07B11/06;B02C23/32;F23K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调节 分离器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调节粗粉分离器及工作方法,用于燃煤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本发明包括内锥体和外壳体,所述内锥体安装在外壳体内,所述内锥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进口管、除杂格栅、旋流装置、百叶窗、轴向叶片、调节挡板、出口管、中心轮毂、粗颗粒出口管和调节室,所述轴向叶片安装在环形通道内,所述进口管与百叶窗连通,所述百叶窗和粗颗粒出口管均安装在外壳体的底部、且均与外壳体连通,所述除杂格栅和旋流装置均安装在进口管内,所述调节室安装在外壳体的顶部、且与外壳体连通,所述调节挡板通过中心轮毂安装在调节室内,所述出口管安装在调节室上、且与调节室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调节粗粉分离器及工作方法,用于燃煤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
背景技术
在燃煤电厂,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很多,燃烧器的风量、煤粉均匀特性是主要因素之一。每个燃烧器必须与对应的燃烧器互相配合,有较好的对称性,才能组织起良好的燃烧,这就要求对应的燃烧器的风量、煤粉具有良好的均匀特性。其送粉管道粉量分配特性对锅炉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影响很大,粉量分配不均会造成燃烧不稳甚至灭火,燃烧器烧损,炉内结焦,水冷壁高温腐蚀和超温,增加了机组非停的风险。这就要求煤粉相对比较均匀的进入送粉管道。
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风量和煤量在进入磨煤机前进行总调节,气固两相在磨煤机中为复杂流动,磨煤机出口煤粉分配便不均匀,进入分离器后,分离器挡板存在被杂物堵塞的问题,导致风粉更加不均匀,从而造成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粉量的分配产生了很大的偏差。煤粉经过粗粉分离器的筛选,合格的煤粉直接经过出口管和煤粉管道进入燃烧器,因此粗粉分离器出口的风粉含量是否均匀至关重要。现有粗粉分离器出口管粉量不均匀,依靠煤粉管道的调节缩孔进行粉量调节,这就增加了系统的阻力,导致不必要的压力损失。为解决由于管道阻力不均而引起的煤粉分配偏差的问题,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采用阻力元件如节流孔板来均衡管道之间的阻力偏差。事实上,调整的正面效果甚微,还经常会引发不良的后果。比如,煤粉偏多的输粉管道中的风量总是偏小,为控制煤粉流量就要进一步人为地增加管道的阻力,势必会使风量更小,造成该管道煤粉输送困难,引起煤粉沉积、堵管事故。在煤粉管道上作任何阻力调整,均会同时影响煤粉流量和空气流量,这在实践中是矛盾的。因为在实践中不可能发生同时需将煤粉和空气流量调大或调小的要求。
目前燃煤电厂采用的轴向粗粉分离器,在工业分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由提升管入口,内部空心锥体,分离器外部锥型壳体,粗煤粉返回管,上下两级挡板,分离器顶盖和出口管这几部分组成。普遍存在分离器出口粉量偏差比较大的问题。
有鉴于此,在公开号为CN204544762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轴向型粗粉分离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为了解决现有粗粉分离器出口粉量偏差比较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出口风量粉量比较均匀的新型调节粗粉分离器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型调节粗粉分离器,包括内锥体和外壳体,所述内锥体安装在外壳体内,所述内锥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进口管、除杂格栅、旋流装置、百叶窗、轴向叶片、调节挡板、出口管、中心轮毂、粗颗粒出口管和调节室,所述轴向叶片安装在环形通道内,所述进口管与百叶窗连通,所述百叶窗和粗颗粒出口管均安装在外壳体的底部、且均与外壳体连通,所述除杂格栅和旋流装置均安装在进口管内,所述调节室安装在外壳体的顶部、且与外壳体连通,所述调节挡板通过中心轮毂安装在调节室内,所述出口管安装在调节室上、且与调节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管的一端呈喇叭口状结构设置、且该端与内锥体之间存在距离,所述进口管的另一端外露于外壳体,所述除杂格栅位于旋流装置的上游,所述百叶窗位于旋流装置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挡板为固定式结构,所述中心轮毂为环状中空结构,所述调节挡板的一端与中心轮毂固定,所述调节挡板的另一端与调节室的内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