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肥料固体发酵生产方法及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83878.6 申请日: 2020-04-13
公开(公告)号: CN111484368A 公开(公告)日: 2020-08-04
发明(设计)人: 江丽华;王伟华;王梅;石璟;李洪梅;金利烨;杨岩;徐钰;李妮;曹宗国;高文举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和田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C12N1/20;C12R1/125;C12R1/465;C12R1/11;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瞿晓晶
地址: 261300 山东省潍坊***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生物 肥料 固体 发酵 生产 方法 复合
【说明书】:

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肥料多菌株固体协同发酵生产方法及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本发明将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硅酸盐细菌、泾阳链霉菌四种微生物的发酵菌液均匀混合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制得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增加了发酵产品中的活菌数、促进功能菌种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增强功能菌种的田间定殖、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并改善农产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以复合菌群固体发酵为核心的微生物肥料多菌株固体协同发酵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产品。它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生物肥力的水平,减少或降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我国的微生物肥料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发展阶段,即根瘤菌剂和固氮菌剂的发展包括根瘤菌制剂。该阶段微生物肥料的研究重心在于利用微生物的特性提高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尤其是氮素含量。其典型特征为产品中有效菌种为单一菌种,此产品称之为第一代微生物肥料(养分单一型)。第二个发展阶段重心在于发挥多种营养型微生物特性,提高土壤中养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根据化学复合肥的原理,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单一营养型菌种复合成微生物肥料,开发出系列“养分互补型”微生物肥料(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第三发展阶段的研发重点主要是生防促生细菌以及对土壤有修复作用的微生物肥料菌种。这个阶段微生物肥料产品种类和功能逐步多元化,多菌株复合生物肥料逐渐成为主流。在产品组成上,有菌剂与载体材料混合,还有各种功能菌剂与化学肥料的混合,尤其在功能微生物、有机、无机营养三者复合(全元复合肥)方面,开发了一系列产品。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肥料生产多采用微生物菌株液体发酵后,再与固体基质吸附、陈化,制成微生物肥料的方式。因而,吸附基质不能与微生物有机结合,混合得到的微生物肥效不稳定,功能菌种的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复合菌群固体发酵为核心的微生物肥料多菌株固体协同发酵生产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本发明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硅酸盐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4种微生物发酵菌液在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利于微生物与发酵基质有机结合,促进功能菌种潜力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农产品产量并改善农产品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肥料多菌株固体协同发酵生产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硅酸盐细菌、泾阳链霉菌四种微生物的发酵菌液均匀混合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在30℃-37℃时发酵培养5-7天,即得固体复合微生物肥料;

其中,本发明中固体发酵培养基的重量份组成为以下四种中的任一种:

1)食用菌菌渣80-85份、饼粕类8-10份、麸皮10-15份;

2)发酵鸡粪80-85份、饼粕类15-20份;

3)发酵牛粪75-80份、饼粕类8-15份、羽毛粉10-12份;

4)食用菌菌渣60-65份、发酵牛粪5-10份、发酵鸡粪10-15份、饼粕类8-12份。

本发明中四种微生物发酵菌液的接种量分别为5%~10%。

优选的,本发明中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物料细度为70-100目,物料碳氮比25-30,pH6.5-7.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和田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和田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3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