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耐磨热缩套的采棉机摘锭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1654.1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4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文;张龙唱;王磊;王军;陈廷官;谷艳清;李建新;蔡云霄;刘斌;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6/14 | 分类号: | A01D46/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热缩套 采棉机摘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耐磨热缩套的采棉机摘锭,属于棉花收获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摘锭前杆、摘锭后杆两部分,摘锭前杆外侧覆盖有一层耐磨热缩套,防止摘锭钩齿磨损失效,摘锭后杆前端设有倾斜导流槽,便于脱棉,摘锭前杆上设有通过梯形台,摘锭后杆上设有梯形槽,梯形台与梯形槽装配在一起,防止摘锭前杆轴向转动。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摘锭钩齿磨损,同时当耐磨热缩套损坏时也可以快速更换,降低了摘锭的更换成本,提高了采棉机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棉机摘锭,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耐磨热缩套的采棉机摘锭,属于棉花收获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且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广泛应用于纺织、国防、医药、汽车工业等方面,发展棉花产业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水平摘锭式采棉机作为主要的棉花收获机械,在我国主要棉区应用广泛,摘锭作为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核心采摘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采棉机的作业性能。
现有采棉机在工作过程中为了方便采摘,需要将棉花压缩在较小的采摘室内,使得多株棉杆聚集在一起,当摘锭碰触到多株棉杆时,易发生崩齿、折断等问题,,同时现有摘锭也存在脱棉困难的问题,棉花缠绕在摘锭表面无法脱离干净,降低采净率、增加了采棉机维护成本,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采棉机停机。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摘锭崩齿、折断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避障的采棉机摘锭,能够防止摘锭的崩齿以及折断,增加摘锭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少摘锭对棉杆的损伤,有助于提高采棉机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耐磨热缩套的采棉机摘锭,其特征在于包括摘锭前杆、摘锭后杆两部分,所述的摘锭前杆表面设有钩齿,后端设有梯形台以及螺纹孔,所述的摘锭后杆前端设有梯形槽后端设有锥齿轮,摘锭后杆表面设有环槽、倾斜导流槽,摘锭后杆内部设有通孔、安装孔,摘锭前杆与摘锭后杆通过长螺栓连接,在该摘锭前端覆盖有耐磨热缩套,耐磨热缩套经过加热后会迅速收紧套在摘锭外表面,同时耐磨热缩套的一端加热后卡在环槽内防止热缩套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的摘锭前杆表面设有3列钩齿,每列6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摘锭前端覆盖的耐磨热缩套长度为42毫米至50毫米,厚度为1.5毫米,耐磨热缩套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地,所述的倾斜导流槽与摘锭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0度至30度,便于脱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耐磨热缩套,可避免摘锭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崩齿、折断,减少摘锭对棉杆的损伤,可有效降低采棉机的维护成本,同时,摘锭后杆设有倾斜导流槽,一方面有利于淋润时导流,另一方面有利于脱棉,此外,该结构采用梯形槽和梯形台结构连接可以防止摘锭前杆产生轴向转动,采用长螺栓将摘锭前杆和摘锭后杆连接在一起防止摘锭前杆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摘锭前杆的轴侧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摘锭后杆的轴侧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摘锭后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摘锭前杆、2-摘锭后杆、3-钩齿、4-梯形台、5-螺纹孔、6-梯形槽、7-环槽、8-导流槽、9-锥齿轮、10-通孔、11-安装孔、12-长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说明任何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内容的应用不限于在以下说明中提出或者在附图中图示的部件的结构和布置的细节。本公开内容能够具有其它实施例并且能够被以各种方式实践或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气吸式棉花采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交流故障限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