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模型热考核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1067.2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铭;阎宪祥;苏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M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送进 结构 基于 模型 考核 方法 | ||
1.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模支架(1)、电动导轨(2)、固定支架(3)、导向条(4)和控制器(5);
双模支架(1)通过用于导向和限位的导向条(4)与风洞出口连接,双模支架(1)底端与电动导轨(2)连接,在电动导轨(2)的带动下水平移动,电动导轨(2)安装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安装在地面上,控制器(5)控制电动导轨(2)工作,进而驱动双模支架(1)水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动导轨(2)、与导向条(4)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模支架(1)内部有管道结构,使得双模支架(1)通过水冷方式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控制器(5)自动或人工控制下的电动导轨(2)推动双模支架(1)沿导向条(4)在风洞出口平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条(4)与双模支架(1)之间通过凹槽方式连接,通过凹槽结构限制双模支架(1)运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模支架(1)上设置有两个试验模型安装孔位,可同时安装两块试验模型,两个试验模型安装孔位相隔距离D(1.2×模型特征长度L1+喷管特征长度L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喷管特征长度即为风洞出口的特征长度,该电弧风洞出口为喷管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动导轨(2)距离风洞出口铅垂距离S13×(模型特征长度L1+喷管特征长度L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模送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电动导轨(2)距离风洞出口水平距离S2(模型特征长度L1+喷管特征长度L2)/2。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送进结构实现的模型热考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试验开始时,在风洞运行参数达到动态平衡之前,将两块模型放置在双模支架上的对应位置;
(2)控制器将两块模型平移至风洞出口外的区域;
(3)当风洞运行参数保持动态平衡以后,控制器将双模支架上的模型A平移至风洞出口,接受热考核;同时,双模支架通过水冷进行散热和冷却;
(4)达到试验目的以后通过控制器将模型A平移出风洞出口,将模型B平移至风洞出口,接受热考核,达到试验目的后停止试验;模型A和模型B进行热考核试验的时段选择为电弧风洞运行过程中动态平衡参数波动低于预设阈值的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10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桶洗衣机
- 下一篇:一种内镜检查用负压面罩及吸附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