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0751.9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天利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54;H01H50/56;H01H50/64;H01H1/50;H01H9/32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孔玲珑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内底部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部安装有活动铁芯,活动铁芯上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端与外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第一连杆上横向安装有横杆,横杆两侧对称安装有动触点,外壳上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常闭触点接线柱,常闭触点接线柱在外壳内安装有常闭触点,常闭触点与动触点位置对应,外壳下部分安装有常开触点接线柱,常开触点接线柱在外壳内安装有常开触点,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位置对应,常闭触点接线柱与常开触点接线柱之间对称安装有支撑轴,两个支撑轴位于动触点两侧,横杆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轴套。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接触器触点间快速消弧,提高了接触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接触器结构。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装置。中国发明专利CN 107591289B公开了一种接触器。这种结构的接触器结构简单,无法实现对触点间电弧快速消除,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触器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接触器触点间快速消弧,提高了接触器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触器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内底部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部安装有活动铁芯,活动铁芯上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端与外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第一连杆上横向安装有横杆,横杆两侧对称安装有动触点,外壳上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常闭触点接线柱,常闭触点接线柱在外壳内安装有常闭触点,常闭触点与动触点位置对应,外壳下部分安装有常开触点接线柱,常开触点接线柱在外壳内安装有常开触点,常开触点与动触点位置对应,常闭触点接线柱与常开触点接线柱之间对称安装有支撑轴,两个支撑轴位于动触点两侧,横杆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套接在支撑轴上,第一轴套两端安装有传动筒,传动筒套接在支撑轴上与支撑轴滑动接触,动触点左侧支撑轴上的传动筒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二轴套,两个支撑轴中间倾斜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轴套内安装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三凹槽滑动插接,第二轴套上横向安装有第一支撑臂,第一支撑臂活动端安装有第一阻挡块,第一阻挡块侧面安装有第一插块,第一插块内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之间形成了插接头,动触点右侧支撑轴上的传动筒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三轴套,第三轴套内安装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右侧支撑轴内的第三凹槽滑动插接,第三轴套上横向安装有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活动端安装有第二阻挡块,第二阻挡块侧面安装有第二插块,第二插块内设置有第二凹槽,插接头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两侧对称设置有挡块,挡块上端设置有第四凹槽,挡块下端设置有第五凹槽,横杆两端安装有套筒,套筒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外安装有顶块,顶块与挡块滑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点与横杆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横杆滑动接触,横杆与动触点之间对称安装有第二弹簧,动触点表面设置有银触点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块两侧安装有耐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天利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天利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7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线图形光学邻近修正方法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实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