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直的副边短路的变压器形中性点接地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0415.4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1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利;陈承;罗兵;罗勇芬;王婷婷;廖一帆;贾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H02H7/04;H02H7/05;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蔡抒枫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变压器 中性 接地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直的副边短路的变压器形中性点接地装置及方法。输入端连接电网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的、拟星型连接的三相绕组的低电位端,输出端接地。装置的变压器为三相形式,原边为星形或三角形连接,副边短路接地。当检测到输出端流过直流或超过限值时,装置的变压器运行并隔离直流,输入的三相交流等效经变压器短路阻抗形成中性点电流并接地;当检测到装置的输入端没有直流电压或低于限值时,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装置的变压器退出运行,装置输入的三相交流形成中性点交流并接地。装置的放电间隙和氧化锌电阻抑制装置故障等产生的过电压。本方法能有效抑制直流偏磁,保障电网变压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电压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直的副边短路的变压器形中性点接地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迫切需要研究抑制电网直流偏磁的措施。
目前主流的抑制直流偏磁的方法是电阻限流法、反向电流注入法、电容隔直法。然而它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均存在一定问题。
电阻限流法虽概念明确,相对价格低廉,易于实现。然而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时,首先必须考虑到电阻需承受的交直流电压和交流电流,这对所串联的电阻的耐受电压及热容量具有很高的要求;其次,中性点串联电阻改变了系统结构,且无法完全抵消直流从中性点流入,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需重新整定;此外,为满足限流的要求,装设的限流电阻阻值应足够大,但是串联大电阻不能保证系统可靠接地.若在故障时用放电间隙将此电阻旁路.会使系统接地阻抗不连续。
而反向电流注入法由于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变更往往会引起直流电流方向的偏移,注入的反向电流不可能随时调整因此效果欠佳。目前反向注入电流法仅局限在电流超标的变电站中使用,需要较大功率的电源,接入方式较复杂,不易现场快速的实施。实现反向电流注入法的装置复杂,造价很高,实现难度较大。
电容隔直法可能导致一处电流被隔断,其他处的电流却显著升高,出现电流转移的现象;此外电容隔直法改变了系统的零序阻抗.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和绝缘配合等方面均需重新校核整定,在大电流冲击下还有爆炸危险.其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综上所述,目前主流的方案在抑制直流偏磁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亟需在综合考虑经济技术指标、电力系统影响最小化、适用范围广等因素的前提下,优化、开发一种新型的抑制直流偏磁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隔直的副边短路的变压器形中性点接地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设计合理,易于实现,与传统的方法和装置相比存在许多优势,它对电网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的直流偏磁抑制效果有效,装置整体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小,可靠性高,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隔直的副边短路的变压器形中性点接地装置,包括:
中性点接地开关K1,所述中性点接地开关K1的输入端连接接地装置输入端XA、XB和XC,输出端接地;
接地装置输入端XA、XB和XC,所述接地装置输入端XA、XB和XC外接与电网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的三相绕组的低电位端,在接地装置内部通过保护电路接地;
直流隔离开关K2,所述直流隔离开关K2的输入端接接地装置的输入端XA、XB和XC,输出端接三相变压器Tr的原边绕组;
三相变压器Tr,所述三相变压器Tr的副边绕组接地。
上述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