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歧管气密性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0334.4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谷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斯金属特种成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M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艾诚璐 |
地址: | 4012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气密性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用于采用在液池中观察气泡的方式测试歧管的气密性的设备领域,具体为歧管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连接有定位夹具,机架上连接有对歧管进行密封的堵头组,机架上连接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上连接有给歧管充气的充气管,所述机架上沿竖向滑动连接有上端敞口的储水箱,储水箱沿竖向与机架滑动连接,通过向上移动储水箱使定位夹具可以浸没在储水箱内,机架上连接有驱动储水箱移动的驱动机构。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歧管气密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采用在液池中观察气泡的方式测试歧管的气密性的设备领域,具体为歧管气密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歧管是运用到燃油发动机上的气体管道,其对气密性的要求非常高。于是,歧管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都需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测。现有一种歧管,具有两条对称分布的管道,并且整个歧管具有三个孔径较大的开口,三个开口分别分布于歧管的两端和中部,并且三个开口的平面不共面。现有的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歧管的各个开口进行封堵,然后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后测量气体的压力变化,从而来判断歧管的气密性情况。当歧管的气密性检测时出现泄漏的评价时,需要对泄漏情况进行复核,避免出现造成误判的情况而影响产品的合格率。现有技术中对歧管进行检测后,当出现泄漏的评价后需要将歧管取下,然后在另外的设备上进行复核,这样一来,歧管需要多经历一次拆卸和安装,并且还需要设置另外的复核设备,导致歧管的检测效率降低,企业也需要配置更多的设备,从而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歧管气密性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歧管气密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歧管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连接有定位夹具,机架上连接有对歧管进行密封的堵头组,机架上连接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上连接有给歧管充气的充气管,所述机架上沿竖向滑动连接有上端敞口的储水箱,储水箱沿竖向与机架滑动连接,通过向上移动储水箱使定位夹具可以浸没在储水箱内,机架上连接有驱动储水箱移动的驱动机构。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定位夹具对歧管进行定位,并利用堵头组对歧管的开口进出封堵,同时,将充气管与歧管的内部连通,利用充气装置通过充气管对歧管进行充气,使歧管内的产生一定压强的气体,通过充气装置上的测压装置可以检测到歧管内的气体的压强的变化,从而可以得出歧管是否出现泄漏的结果,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歧管有泄漏,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储水箱上移,使储水箱内的水浸没过歧管,观察歧管周围是否有气泡排出,从而对歧管有泄漏点的情况进行复核,进而再次确认歧管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过充气装置、堵头和充气管的设置,使歧管先进行气体压强的检测,可以提高歧管气密性的检测的效率,利用储水箱可以对歧管在气体压强检测环节出现气密性问题时可以立即利用浸没水的方式进行再次确认,使歧管无需再次进行取料和定位操作,提高了歧管的检测效率;同时也无需单独设置一个歧管浸没水用的检测设备,降低了企业的设备成本。
进一步,所述机架包括横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定位夹具的下侧,支撑板的竖向投影位于储水箱的上端敞口内,使支撑板可以浸没到储水箱内。通过支撑板对定位夹具进行支撑,可以增大定位夹具周围的放置空间,从而方便操作者进行检测操作;同时,支撑板可以对定位夹具下侧的空间进行遮挡,避免歧管直接掉落进储水箱内而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进一步,所述定位夹具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对定位夹具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
进一步,所述定位夹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个对歧管端部进行固定的夹持机构,每个夹持机构均包括定位支撑部和移动部,移动部与定位支撑部相对设置,定位支撑部与支架静连接,移动部与支架活动连接。通过移动部与定位支撑部的相对移动来对歧管的端部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歧管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移动部通过直线伸缩机构与支架连接。通过直线伸缩机构来连接移动部和支架,使移动部在直线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可以进行直线移动,从而方便移动部可以快速的对歧管进行夹持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斯金属特种成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斯金属特种成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0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