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78986.4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徐韬;朱良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式 放电 臭氧 发生 系统 | ||
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系统,包含冷却室和至少一个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含放电区、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区或整个臭氧发生器处于冷却室内,所述冷却室包含一个容纳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区或整个臭氧发生器的腔室,冷却室顶部设置出风口和引风机,底部位置设置进风口和鼓风机;臭氧发生器包含至少一个放电单元模块和两个固定放电单元模块的固定板,放电单元模块的两端部分别置于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内,所述每个放电单元模块至少包含一个放电单元,采用这种结构的臭氧发生系统包含大量电极结构简单、散热快、体积小、单台产量大,可在线维护且容易生产、安装及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臭氧发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放电法制备臭氧的设备,气隙电晕放电式臭氧发生器一般是将几十乃至上百套或更多的按同心圆方式安装的介质管和放电棒(即内电极)放在一个金属圆柱筒制成的封闭的放电室内,高压电极作为内电极,放电室外壳作为外电极。臭氧发生器内所有的内电极之间分别连接,当电极的数量大时,大量的电极集中在封闭的放电区内,在放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不易及时散发容易导致设备损坏和效能降低,想要充分散热需要庞大的冷却室和快速流动的水流,放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和快速流动的水流使冷却室外壁承受的压力增大,需要将冷却室的外壁增厚已提高耐压等级,导致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不易制造,大大增加设备的成本。因此设备的散热问题是目前臭氧发生器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难题。
因此需要一种包含大量电极、散热快、体积小、单台产量大、臭氧产量可调节、容易生产、安装及维护的臭氧发生系统来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大量放电单元、散热快、体积小、单台产量大、臭氧产量可调节、维护时不需要停机、又容易生产、安装维护的臭氧发生器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系统,包含冷却室和至少一个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含放电区、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区或整个臭氧发生器处于冷却室内,所述冷却室包含一个容纳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区或整个臭氧发生器的腔室,所述腔室的顶部位置设置出风口和引风机,腔室的底部位置设置进风口和鼓风机;所述放电区内包含至少一个放电单元模块和两个用于固定放电单元模块的固定板,放电单元模块的两端部分别置于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内,所述每个放电单元模块至少包含一个放电单元。
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目的所述的臭氧发生器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点:
1.所述冷却室是一个具有顶部、底部和四个墙面的空间,所述冷却室上两个相对的墙面和上设置臭氧发生器安装孔用于安装臭氧发生器,使放电区处于冷却室内。
2.还包含一个制冷装置和冷却气体管道,所述制冷装置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穿设冷却气体管道,所述冷却气体管道穿过制冷装置,所述冷却气体管道的一个端部与冷却室的进风口连接,另一端部开放用以引入空气,所述制冷装置内气体管道的外壁与装置内壁围成的空间装有液体和制冷器。
3.所述冷却室包含一个容纳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区或整个臭氧发生器的腔室,所述腔室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和引风机,腔室的底部位置设置进风口和鼓风机。
4.所述腔室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出风口和引风机,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进风口和鼓风机。
5.所述腔室的内侧面设置若干个风车,每个风车包含若干叶片和转轴。
6.还包含第一温度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冷却室内用于感知冷却室内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制冷装置内感知制冷装置内液体的温度。
7.进一步地,还包含一个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8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