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结构的导光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8498.3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7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帮民;王方方;吴蕾;陈道胜;吴磊;崔慧;汪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导光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结构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前端等距离的设置有多个LED灯条,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光板镜面,所述导光板镜面的表面设置有光亮区,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LED灯条的一端设置有导光板端面,所述导光板端面处等距离的设置有多个第一层涂布,所述导光板镜面的表面且第一层涂布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层涂布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本体的表面涂抹有第一层涂布与第二层涂布,可以有效改善入光侧hot spot不良的现象,在导光板入光侧最上层涂布扩散粒子,可以有效遮蔽白点异物等,降低成品不良,提升整体背光良率,同时,改变传统导光板改版网点方式,提升改版效率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模组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行业中画面hot spot现象(亮暗不均)是指在LED颗粒本身的发光角度问题下,当LED发光面到光亮区的距离以及LED颗粒排布间距的综合影响下时,可能就会产生画面亮暗不良现象。
在要求LGP表面要有微结构的情况下,改善hot spot的方案一般只能导光板为更改入光侧网点排布设计。而改版网点排布设计需要一步一步调试,改版日程缓慢,且改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导光板,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镜面上,沿着导光板端面位置第一层涂布间隔式的感光树脂粒子,涂布位置为LED灯条照射后形成的暗区位置,提升暗区位置的光学,同时,在第一次涂布感光树脂粒子后,待UV固化完成后,在进行二次涂布,涂布整段的油墨粒子和扩散粒子混合物,第二次涂布宽度与第一次涂布宽度相同,起到雾化整体光线作用,最后利用UV光照对所述油墨粒子和扩散粒子固化,形成成品LGP。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结构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前端等距离的设置有多个LED灯条,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光板镜面,所述导光板镜面的表面设置有光亮区,所述导光板本体靠近LED灯条的一端设置有导光板端面;
所述导光板端面处等距离的设置有多个第一层涂布,所述导光板镜面的表面且第一层涂布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层涂布。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条照在导光板端面形成亮区与暗区,所述第一层涂布位于导光板端面的暗区内,所述第一层涂布的宽度位于光亮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涂布为感光树脂粒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涂布为油墨粒子和扩散粒子混合物,且第二层涂布的宽度与第一层涂布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本体的表面涂抹有第一层涂布与第二层涂布,可以有效改善入光侧hot spot不良的现象,在导光板入光侧最上层涂布扩散粒子,可以有效遮蔽白点异物等,降低成品不良,提升整体背光良率,同时,改变传统导光板改版网点方式,提升改版效率和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层涂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层涂布与第二层涂布连接示意图。
图中:1、导光板本体;11、导光板镜面;111、第一层涂布;112、第二层涂布;12、导光板端面;2、LED灯条;3、光亮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未经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8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