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社区周边网格化智慧商品零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76629.4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2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唐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银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Q10/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联网 社区 周边 网格 智慧 商品 零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商品零售方法,该方法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让每一件商品都在互联网上归属唯一的品类、注册唯一的身份,并跟踪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库存分布,实现消费者的近距离发现和近距离购买。本发明通过网格化的供销对接,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缩减消费者选购时间成本,提高终端门店经营效益,为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全方位购物体验。
技术领域
智慧零售、互联网、物联网、O2O。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商务挤压了实体门店的发展空间,前些年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开辟实体门店O2O业务,目前仍处于原始低级发展阶段。就当前线上数据与线下门店结合不够紧密的痛点,究其原因和主要表现在,没有实现商品类目、库存和位置的统一动态管理,在防串货和防伪等一系列环节没有找到合适的轻量化低成本解决方案,无法实现商品信息的有效上网,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智慧零售,导致优质的商品不能被消费者就近发现而库存积压,依赖消费者主动上门的门店客单量和坪效非常低。
面对这些痛点和难点,很多互联网公司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包括无人货架和无人值守超市等,都由于用户体验不够好而得不到广泛的普及,最终被市场淘汰。
当前,轻量化结合的互联网O2O业务主要集中在餐饮领域,其特点是这些餐饮门店提供的外卖货品固定,线上维护管理成本低。
然而,与老百姓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百货和品牌商品如生活家居用品、服装鞋帽、电器、体育用品等等,经营这些业务的门店都没有实现深度的线上数据和线下业务结合,其制约因素表现在:经营实体门店自身做商品信息发布,面对种类繁杂的商品进行线上发布工作量大,同一品类在不同的门店发布耗费多余的重复劳动,也耗费大量时间,总结就是费时费力。
还有一部分电商企业开辟了社区的直营线下门店,直营门店的局限性表现在商品种类少和覆盖面窄,仍然依靠散件快递运输,做不到所售商品被有需要的消费者近距离智能感知,其传统电商零售的运作方法核心本质没有改变。
发明内容
为了补充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业务技术手段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零售解决办法,终端零售门店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即可实现将所售商品发布到网上,让周边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近距离的找到需要的商品,提高门店经营效益,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和生活品质。
为了补充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业务技术手段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的解决办法是:
生产厂家在第三方互联网购物平台商品型号目录库维护和发布商品型号,一经发布,所有终端零售商全周期共享使用且无权修改,保证了商品型号信息的一致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生产厂家在第三方互联网购物平台对投放市场的商品绑定RFID标签进行身份注册,实现线下实体商品和线上数据的一对一关联,既杜绝正品在运输和到达终端门店销售的过程中被仿制品假冒替换,又为终端零售门店盘点和更新库存提供了智能化手段,消费者还可以对商品进行正品身份验证。
商品到达终端销售门店后,用RFID射频识别设备逐件扫描,更新门店库存的同时也标记了商品的位置,无需重复劳动,只需轻松的非接触式感应即可完成商品的入库和地理定位上线,至此,入库的商品可被周边的消费者线上搜索,并获知搜索到的商品所处位置、距离和到店行程路线。
商品在终端销售门店售出后,用RFID射频识别设备逐件扫描售出的商品,此时,售出商品在第三方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库存被核销,出库操作完成,售出商品下线,线上不再被消费者感知和可见。
本发明实现了商品零售过程中物流、信息流、商品元数据的统一化和动态化管理,克服了电商零售模式通过快递散件运输,消耗时间长,包装和物流运输成本高弊端。由于采用的是终端销售门店分布式仓储,商品可以批量统一投放到终端销售门店,因此大大节省了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上无需快递,直接送货或到店购买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银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银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6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