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及复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71994.6 | 申请日: | 2020-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茹;王少威;许慧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口好农好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0/26 | 分类号: | A23K10/26;A23K10/18;A23K10/12;A23K10/30;A23K30/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54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酵 微生物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及复配方法,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中的活性菌由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类和光合细菌组成,并按其菌液体积比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类:光合细菌为(15‑30):(30‑50):(28‑46):(13‑23):(16‑25):(10‑20)混合而成;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的复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混合;(2)微生物菌剂混合搅拌;(3)放置发酵;(4)干燥。本发明涉及发酵技术领域。该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及复配方法,使得鸡粪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净化环境,形成生态产业链,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及复配方法。
背景技术
鸡粪是所有常规畜禽粪便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因为鸡肠子相对于牛羊鹅猪而言太短,食物在肠道中逗留的时间不长,所以鸡饲料的养分一般只能吸收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从直肠排出体外,最终造成鸡“拉出去”的都是“宝”了。鸡粪含粗蛋白约28%、纯蛋白13%,总氨基酸8%,且各种氨基酸比较平衡,此外,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鉴于鸡粪较高的营养价值,综合利用鸡粪,不仅可以大大改善鸡场的卫生环境,消除蚊、蝇、臭气,减少疾病的传播,而且能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作饲料、肥料等,使鸡粪变废为宝,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用鸡粪代替部分蛋白料,再补充一些能量饲料,能大大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少污染,净化环境,形成生态产业链,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及复配方法,使得鸡粪变废为宝,用鸡粪生产饲料能大大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减少污染,净化环境,形成生态产业链,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活性菌由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类和光合细菌组成,并按其菌液体积比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类:光合细菌为(15-30):(30-50):(28-46):(13-23):(16-25):(10-20)混合而成,所述微生物菌剂中还含有辅料,所述辅料为石粉和轻钙粉。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中乳酸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类:光合细菌的菌液体积比为23:40:37:18:20:15。
优选的,所述霉菌类由米根霉、鲁氏毛霉、黄曲霉混合而成,所述米根霉、鲁氏毛霉、黄曲霉的重量比为(16-22)∶(8-14)∶(20-40)。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辅料重量百分含量为80%-95%。
一种用于鸡粪发酵的微生物菌剂的复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鸡屎与谷物粉末和饲草粉末按其重量1:(0.8-1.2)进行搅拌混合,搅拌过程中加水,保持湿度在40%-50%;
(2)微生物菌剂混合搅拌:将微生物菌剂混入水中,微生物菌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100-200),随后加入混合后的原料中;
(3)放置发酵:将步骤(2)中所得到的混料堆入发酵池中密封发酵,夏季和秋季6-8天后进行一次翻动,密封后再发酵10-14天,春季和冬季8-10天后进行一次翻动,密封后再发酵14-18天;
(4)干燥:将发酵后的混料晒干,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口好农好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张家口好农好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