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药泵排量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71800.2 | 申请日: | 202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罗聪英;任鹏;张岩;程世东;田殿龙;魏小林;艾信;吴利利;李丽;操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F04B49/12;F04B13/00;F04B15/00;F04B17/03;F04B43/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王伟超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药泵 排量 自动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药泵排量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流量计、上位机、控制机构、变频器、电机、冲程控制装置和加药泵构成,所述的流量计与上位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机构通过电缆线分别与变频器、冲程控制装置和上位机连接;所述的变频器通过电缆线与电机连接,电机与加药泵电连接,所述冲程控制装置连接在加药泵上。本发明能够大幅增加加药泵排量的调节范围,减少药剂的浪费和设备更换费用,更好地满足油田药剂投加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药泵排量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集输站点均要投加破乳剂、清(防)蜡剂、阻垢剂等各类化学药剂,以保证油气田正常生产。投加药剂时一般采用计量泵(分为柱塞式和隔膜式)将化学药剂加压打入管线,同步计量药剂用量。这种计量泵排量根据现场需要是可调节的,一般调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调节,在停泵后根据需要手动调节计量泵的冲程长度,达到调节排量的目的;另一种是自动调节,在泵运转过程中远程自动调节计量泵的冲程长度或往复频率,达到调节排量的目的。
在油气集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绝大数站点都是不连续输送的,上游站点的频繁停输(或改变输量)造成下游站加药量需要经常调节(加药浓度不变,液量变化时需要调节加药量)。随着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手动调节的计量泵应用越来越少,可自动调节的计量泵现场应用增多。目前自动调节计量泵的控制方法也有两种:一是变频控制,即通过变频控制器调节计量泵的往复频率,来实现排量调节;二是电动冲程控制,即通过电动冲程控制器调节计量泵的冲程长度,从而实现排量调节。
目前,油气田在用的自动调节加药泵(计量泵)都是采用单一的控制方式,即采用变频控制或电动冲程控制。由于加药站点的上游站数量多,如果上游几座站同时停输(或改变输量)就会造成加药站来液量发生巨大变化,依靠单一的控制方式根本无法把加药量调节到要求值,这一时间段加药浓度可能大于或小于规定浓度,导致药剂浪费或达不到预定加药效果,影响了油气田生产,许多站为此不得不更换加药泵。
现有技术中有许多加药的系统和方法,无法实现加药泵的冲程和频率的同时调节,不能满足油气田站库加药泵的排量调节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药泵排量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增加加药泵排量的调节范围,减少药剂的浪费和设备更换费用,更好地满足油田药剂投加需求的加药泵排量调节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药泵排量自动调节系统,至少包括加药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计、上位机、控制机构、变频器、电机和冲程控制装置;所述的流量计与上位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机构通过电缆线分别与变频器、冲程控制装置和上位机电信号连接;所述的变频器通过电缆线与电机电连接,电机与加药泵电连接,所述加药泵上连接有控制加药泵冲程的冲程控制装置。
所述的控制机构采用的是PLC控制柜。
所述的冲程控制装置采用的是电动冲程控制器。
所述的电机采用的是三相电机。
一种加药泵排量自动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进站液量信息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采集的进站液量信息,依据预定的加药浓度计算加药排量;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计算的加药排量进行有控制的加药;
步骤四:每间隔预定时间进行累积液量的计算,当本次累积液量与上次累积液量的误差ΔQ不大于预定值时,加药泵排量不变,继续按当前排量加药;当本次累积液量与上次累积液量的误差ΔQ大于预定值时,返回步骤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