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玉米扶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1772.4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6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西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G9/1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地址: | 734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技术 玉米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玉米扶秆系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包括行进装置及安装在行进装置上的驱动装置、扶持装置、施肥装置、挖土装置、数据传输与处理装置、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扶持装置、施肥装置、挖土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数据传输与处理装置与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驱动装置、扶持装置、施肥装置、挖土装置、行进装置相连接实现整体控制功能,所述供电装置与其他装置相连接为其供电。本发明采用全新的机械组合,将扶持、施肥和培土固定三种操作集于一身,能机械化、一体化地解决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玉米秆倒伏问题,显著地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和节省人力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玉米扶秆系统。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与小麦、水稻并列为世界三大重要农作物。玉米浑身都是宝,其玉米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可作为人类主食的主要原料,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不仅可以作为牲畜的主要粗饲料的原料之一,还可作为发电和制造乙醇的原料,这种方法变废为宝,不仅消除了焚烧污染,而且还缓解能源和粮食吃紧的态势,可谓一举两得。
玉米在成熟期间,容易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大风、大雨和冰雹造成的玉米秸秆倒伏、甚至拦腰折断,这会给玉米产量造成毁灭性打击。政府部门通常会根据当年的自然灾害程度和玉米受损程度给予一些经济补助,可见玉米秸秆倒伏对玉米产量和农民的打击。玉米在拔节期以前,茎秆没有形成,叶片丛生,容易发生倒伏,3天左右玉米可以自行恢复直立健壮生长,不用有特别的管理;在拔节到大喇叭口期间,株高逐步增加,叶片数量及叶片面增大,发生倒伏后,恢复直立生长时间稍长,一般7-10天,而且直立的程度差,一般会有60-80度左右的倾斜,晴好的天气可以提高培土,促使直立生长;在抽雄期:玉米株高超过2米,发生倒伏后基本上不会恢复直立生长了,倒伏的秸秆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秸秆倒伏后,当前采取的做法一般是人力去扶持,然后培土固定,但是,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栽种地区,在大规模栽种区,采用人工扶持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经检索,未发现对玉米秸秆倒伏后自动扶杆方面的技术,为了减缓秸秆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和降低人类的劳动强度,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控制的扶玉米秆并培土固定的机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玉米扶秆系统,解决玉米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发生秸秆倒伏从而影响玉米产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玉米扶秆系统,包括行进装置及安装在行进装置上的驱动装置、扶持装置、施肥装置、挖土装置、数据传输与处理装置、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扶持装置、施肥装置、挖土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数据传输与处理装置与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驱动装置、扶持装置、施肥装置、挖土装置、行进装置相连接实现整体控制功能,所述供电装置与其他装置相连接为其供电。
进一步,所述行进装置包括长方形外壳、支撑杆、前车板、后车板、车轮架、主动车轮、从动车轮、电机、连接轴和行进电路;四个支撑杆分为两对并分别固定在前车板和后车板上;所述前车板和后车板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车轮架上;所述主动车轮固定在前车板的车轮架一侧;从动车轮固定在后车板的车轮架上;两个电机分别固定在前车板的车轮架的另一侧上;两个从动车轮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行进电路与电机、数据传输与处理装置及供电装置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西学院,未经河西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