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幕墙系统的窗间墙单元及设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1336.7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奉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奉宰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78;B32B17/00;B32B17/06;B32B33/00;B32B9/00;B32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林聪源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江南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系统 窗间墙 单元 设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如下内容为特征的幕墙系统的窗间墙单元及设置方法,窗间墙单元,包括:陶瓷镶板;第1玻璃层,其距所述陶瓷镶板前面一定间隔,将多种色彩显现于陶瓷镶板前面;空间层,其形成在所述陶瓷镶板前面和第1玻璃层背面之间,起到隔热作用;真空隔热件,其设置在所述陶瓷镶板背面,起到隔热作用;第2玻璃层,其设置在所述真空隔热件背面,起到隔热作用。所述陶瓷镶板吸收和屏蔽电磁波,不以如同玻璃的系数进行收缩和膨胀,该材料在1300℃高温烤制,所述真空隔热件采用包覆多晶硅泥浆或玻璃棉泥浆的薄板箔材,使薄板箔材内部形成真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系统的窗间墙单元及设置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如下内容为特征的幕墙系统的窗间墙单元及设置方法,设置幕墙系统的窗间墙单元时,无需另行安装厂家预先制造的窗间墙单元,而是采用构筑用硅胶(Structural Silicone)进行固定,并切实隔热而保证不发生热变形,不上窗而砌墙,但整体上具有镶嵌玻璃的效果。
背景技术
通常,建筑物的外墙面贴附用于阻断外部和内部的装饰材料,如图1所示,所述装饰材料由透视部(1)和装饰材料(2)组成,该透视部(1)用玻璃材质制成,可以用肉眼从建筑物的内部观察外部,该装饰材料(2)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外墙。
并且,所述装饰材料(2)采用石材,贴附到建筑物的外墙面,或者通过单独的锁附手段,将由金属等形成的镶板锁附到建筑物的外墙面,以装修建筑物的外观。
但是,所述装饰材料(2)由单件组成。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效果,在所述装饰材料和建筑物的外墙面之间,需要填充玻璃纤维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另外一种隔热材料,由于这种隔热材料,会发生额外的施工费用。并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隔热材料的隔热效果会降低。
并且,将金属板等材质的镶板用作装饰材料进行施工时,会存在外部的电磁波渗透到内部,给办公室电脑等办公用具带来致命错误等弊端。
并且,所述建筑物的外墙贴附装饰材料的方法有多种,大部分施工方法在建筑物的外墙面锁紧胀锚螺栓,在所述锁紧胀锚螺栓的一侧,锁附所述装饰材料,从而达到贴附装饰材料的目的。这种施工方法在建筑物的外墙面逐一安装胀锚螺栓之后,由装修人员利用高架作业装置,直接锁附装饰材料而贴附到高层建筑物的外墙面,这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会发生装修人员坠落等安全事故。
另外,进行高空作业的过程中,装修人员一不小心掉落作业工具时,会给下面的行人或工作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
最近,建造建筑物时,几乎不使用混凝土,而是用H型钢梁建造建筑物的骨架之后,将框架建在由钢梁组成的建筑物骨架的外墙面,随后,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部上透视窗或贴附装饰材料。使用传统的装饰材料时,其本身不具有隔热效果,因此,需要单独造出隔热结构,这会导致施工期间变长,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变高。
为了解决以上弊端,曾经申请过申请日为2007年2月14日,申请号为第10-2007-0015121号的发明(发明名称:建筑物外墙面装饰材料),参考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知,“建筑物外墙面装饰材料,包括:陶瓷镶板(10),其位于一侧;玻璃镶板(20),其以相隔给定间距的形态位于所述陶瓷镶板(10)的另一侧;空间部(30),其由于所述陶瓷镶板(10)和玻璃镶板相隔给定间距,内部自然形成空气层;间隔保持件(40),其使所述陶瓷镶板(10)和玻璃镶板(20)之间形成所述空间部(30),并使所述陶瓷镶板(10)和玻璃镶板(20)相互牢固支持。”
但是,根据传统技术的建筑物外墙面装饰材料依次由玻璃层、空间部、陶瓷镶板、薄板加固件组成,其弊端在于:经过时间的推移,不仅因热引起热变形,还由于内部存在湿气,出现结露现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奉宰,未经李奉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1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