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耳蓝牙耳机配对方法以及用于双耳蓝牙耳机的无线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68928.3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剑;金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8/00;H04W76/14;H04W76/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钟锦舜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 耳机 配对 方法 以及 用于 无线耳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耳蓝牙耳机之间的配对方法以及双耳蓝牙耳机,配对方法包括:在预设触发状态下,双耳蓝牙耳机中的第一耳机在预定义射频信道上广播第一配对请求,并在预定义射频信道上进行扫描;以及当第一耳机通过扫描接收到由双耳蓝牙耳机中的第二耳机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一配对请求而返回的第一配对响应时,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进行配对确认。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为现有TWS蓝牙技术方案提供稳健的耳机配对方案。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双耳蓝牙耳机之间的配对方法以及用于双耳蓝牙耳机的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耳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中,蓝牙耳机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耳机上,取消了耳机和数据源设备(例如,智能终端)之间的连线,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使用耳机。
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蓝牙耳机彻底摆脱了连接线的束缚。TWS蓝牙耳机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转发模式:一个耳机(例如,主耳机)与数据源设备以及另一个耳机(例如,副耳机)分别建立蓝牙连接,随后数据源设备将音频数据发送给主耳机,主耳机将音频数据转发给副耳机,从而主耳机与副耳机同步发声。由于两个耳机之间没有物理连接线,使得TWS蓝牙耳机的佩戴体验得到了提升。然而,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主耳机需要与数据源设备以及从耳机分别进行完整的蓝牙数据传输(例如,接收和转发),因此总体传输的数据量大,同时主耳机的功耗与副耳机相比更大,导致两个耳机的功耗不均衡。针对这一问题,行业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基于监听模式的替代方案,其中在一个耳机(例如,主耳机)与数据源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后,另一耳机(例如,副耳机)通过从主耳机接收该蓝牙连接的相关参数,在数据源设备向主耳机发送蓝牙数据时可同步接收来自该数据源设备的该蓝牙数据,从而无需从主耳机单独接收所转发的蓝牙音频数据。
无论是上述哪种蓝牙耳机通信的技术方案,在两个耳机与数据源设备之间进行蓝牙数据(例如,音频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建立配对关系,以便一个耳机能够很快地找到另外一个耳机;同时,两个耳机也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信道进行信息交互,如果采用的是转发模式,可能利用这个信道进行音频信息的转发,如果采用的是监听模式,两个耳机之间仍然需要交换同步信息等。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方案以解决两个耳机之间进行初始或重新配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双耳蓝牙耳机之间的配对方法以及用于双耳蓝牙耳机的无线耳机,以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和其它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用于双耳蓝牙耳机之间的配对方法,所述双耳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配对方法包括步骤:S210:在预设触发状态下,所述第一耳机在预定义射频信道上广播第一配对请求,并在预定义射频信道上进行扫描;以及S220:当所述第一耳机通过所述扫描接收到第一配对响应时,所述第一耳机与所述第二耳机进行配对确认,其中,所述第一配对响应是由所述第二耳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配对请求而返回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触发状态是开机后确定当前没有与所述第一耳机配对的其它耳机,或是开机后确定需要执行耳机配对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义射频信道是基于BLE低功耗蓝牙协议预定义的广播信道,或基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信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对请求包括所述第一耳机的设备地址、设备类型、目标接入码、目标射频信道,且所述第一配对响应包括所述第二耳机的设备地址、设备类型、目标接入码、目标射频信道。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对确认请求所包含的信息与所述第一配对请求所包含的信息相同,且所述第一配对确认响应所包含的信息与所述第一配对响应所包含的信息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对方法在步骤S220后还包括:所述第一耳机通过经由所述配对确认确定的配对信息与所述第二耳机进行无线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8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风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线的多物料快速对比匹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