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铬-铁-钴基变形高温合金丝材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67171.6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韦康;贾崇林;王涛;李钊;万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19/05;C22B9/18;B21C37/04;C22F1/10;C22F1/02;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高温 合金丝 制备 方法 | ||
1.镍-铬-铁-钴基变形高温合金丝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镍-铬-铁-钴基变形高温合金丝材合金成分设计:Ni:50.0~53.0%;Cr:17.0~21.0%;Fe:8.0~10.0%;Co:8.0~10.0%;Al:1.2~1.7%;Ti:0.5~1.0%;Nb:5.15~5.8%;W:1.0~1.5%;Mo:2.5~3.1%;C:0.01~0.025%;P:0.005~0.012%;B:0.004~0.006%;Si≤0.15%;Mn≤0.30%;S≤0.002%;
(2)配料:按照设计的合金成分,采用电子称进行合金配料;
(3)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及真空自耗重熔工艺熔炼合金制备合金自耗电极锭;
(4)自耗电极锭均匀化高温热处理:首先采用高温热处理炉把自耗电极锭加热到1160℃±20℃,保温15h~25h;然后持续升温到1180℃±10℃,保温30h~45h;
(5)开坯锻造:采用快锻机把铸锭进行锻造开坯为合金棒材;
(6)热轧:采用高温热处理炉加热合金棒材,采用横列式热轧机轧制合金棒材,每热轧道次的变形量20%~30%,热轧完成后的棒材规格为Φ11mm±0.5mm;热轧后镍-铬-铁-钴合金棒材采用车床机加工去除氧化皮,通过磨床把棒材表面磨光,表面粗糙度达到1.6μm,表面加工与磨光后的棒材直径为Φ10mm;
(7)丝材冷拔:采用的冷拔变形量为20%~50%;
(8)丝材表面处理:冷拔完成后的丝材绕制成卷,采用抛光设备、清洗设备把丝材表面抛光后进行去油污及外来粘附物清洗;
(9)残余应力检测及控制:把表面经过清洗的丝卷放到氢气退火炉内进行退火,使丝材表面残余应力≤150M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i为金川0号镍,纯净度≥99.9%,金属Cr使用低氮电解铬,Fe为高纯铁,纯净度≥99.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合金自耗电极锭,然后进行去应力退火,停电把自耗电极锭随炉冷却到室温,自耗电极锭经过机加工后,采用真空自耗重熔炉重熔自耗电极锭;设备真空度≤0.1Pa,同时漏气率要求≤0.1Pa/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自耗电极锭采用台车式热处理炉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900℃±50℃,保温2h~3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棒材尺寸规格以满足热轧机的轧制直径为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冷拔变形量具体为棒材Φ10mm→Φ8mm→Φ7mm+氢气保护气氛去应力退火+Φ7mm→Φ5mm→Φ4mm+氢气保护气氛去应力退火+Φ4mm→Φ3mm→Φ2.5mm+氢气保护气氛去应力退火+Φ2.5mm→Φ2mm→Φ1.5mm→Φ1.2mm;其中,Φ10mm→Φ8mm变形量36%;Φ7mm变形量24%;Φ7mm→Φ5mm变形量49%;Φ4mm变形量36%;Φ4mm→Φ3mm变形量25%;Φ2.5mm变形量31%;Φ2.5mm→Φ2mm变形量36%;Φ1.5mm变形量43%;Φ1.2mm变形量3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退火温度为650±30℃,保温时间20min~30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残余应力检测采用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1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