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滴水及吸引功能的转动闭合式双极电凝止血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7086.X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1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湘民;张依秋;禹恩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派若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2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滴水 吸引 功能 转动 闭合 式双极电 凝止 装置 | ||
一种带滴水及吸引功能的转动闭合式双极电凝止血装置,包括有第一工作电极、第二工作电极、内套管和外套管组成的连接杆、连接导线、滴水管路、吸引管路、控制手柄及电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杆的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设有薄壁高强度绝缘热缩管,内套管和外套管的远端分别与第一工作电极和第二工作电极呈角度刚性连接,内套管和外套管相互轴向转动时带动第一工作电极和第二工作电极夹闭或开张;内套管近端长于外套管并焊接一与外套管直径相等的轴向转动金属管,轴向转动金属管与外套管近端之间设有绝缘圈并外设弹性回旋装置;轴向转动金属管与外套管近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轴向转动压板或拨杆,并分别通过连接导线与电接头电连接。简便实用,安全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外科手术中协助止血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双极电凝器是由两个金属电极通过导线与高频发生器连接而成的一种电外科设备,其工作原理是让高频高压电流从两个电极之间有一定阻抗的导电组织通过,产生高温使组织蛋白凝固,封闭血管,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双极电凝安全可靠,实用简便,适合多学科多种手术应用,自上世纪40年代问世已来,已成为现代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止血技术装备。双极电凝器的种类很多,大约可分为几大类:镊式双极电凝器,枪式双极电凝器,推张式双极电凝器。镊式双极电凝器是最早出现并应用广泛的双极电凝设备,它有不同的形状,如大小不同的直镊、弯镊和枪状镊等,主要适用于浅表的开放性手术。这些不同的双极电凝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如电凝的工作电极容易结焦痂,粘附组织,影响止血效果;常规电凝镊较大较短,难以进入细小深在的手术部位操作等。为解决电极容易结焦痂粘附的问题,有些产品设计为带有滴水功能的双极电凝,或在使用过程不断冲水。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滴水控制式双极电凝镊”(申请号:200620088624)公开了一种滴水控制式双极电凝镊,包括双瓣镊体和镊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镊还包括设置在镊柄上的液体控制键和与镊柄相连接的液体控制装置,液体控制键和液体控制装置之间为电连接。使用时,在通常情况下液体控制机构是关闭的,这时电凝镊可当作普通镊子使用,且没有液体流出影响手术视野。当需要对组织进行电凝止血时,可按触控制键,此时液体控制装置启动,液体通过控制装置和导管流向电凝镊,从而实现滴水双极电凝镊的功能。中国发明专利“推拨式滴水可控不沾双极电凝镊”(申请号201210531547.5),主要是改进控制滴水的方式。其特征是设有:镊尾座垫及其上的嵌管槽、嵌杆槽、嵌块槽、限位槽;镊尾座盖;限位槽的侧面边缘的压盖;嵌杆槽中的推拨杆及其上的限位凸柱,其一端头部侧面设计成的凹弧形状表面,另一端的端部上面隆起;嵌块槽中设有挤压拨块,所述挤压拨块后端设计成圆弧状表面,前端设计成尖楔形状的顶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靠,降低了制造成本。“旋转式滴水可控不沾双极电凝镊”(申请号201210531548),与上述专利技术类似。中国发明专利“一种不粘连双极电凝镊”(申请号201310353449),公开了一种不粘连双极电凝镊,包括左右镊杆,以及固定在镊杆头部的镊尖,镊杆内侧设置有导线凹槽,导线凹槽内设置有导电丝,导电丝为中空铜管,导电丝的一端与镊尖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电凝器主机的导线,并设置有与医用输水设备连接的滴水管接口。导电丝即可以用来导电,又可作为滴水管使用。目前已商品化投入临床应用的各种双极电凝镊体积或直径均较大,缺少能进入细小深在手术野操作的型号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派若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派若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7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咽试子采样及口咽检查防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