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腔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5397.2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炯;徐阳平;黄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顾王建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注塑 模具 定位 机构 | ||
一种双模腔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以及与所述第一动模配合的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二动模配合的第二定模,还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动模、第二动模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边固定有两个边锁凸件,所述第一动模侧边的底部固定有边锁凹件,所述第二动模的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的结构以及和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模、第二定模配合,其配合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两组单模腔注塑模具组合成一个双模腔注塑模具来进行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模腔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模腔注塑模具实现了一个注塑周期生产两个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双模腔模具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体积庞大,很难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双模腔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
为实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模腔注塑模具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以及与所述第一动模配合的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二动模配合的第二定模,还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动模、第二动模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边制有两个第一锁槽,两个所述第一锁槽内均固定有边锁凸件,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还制有两个定位槽,所述第一动模侧边的底部制有第二锁槽,所述第二锁槽内固定有与其中一个所述边锁凸件配合的边锁凹件,所述第一动模的底部还固定有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圈,所述第二动模的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连接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的结构以及和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模、第二定模配合,其具体的配合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边锁凸件上制有凸起,所述边锁凹件上制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两个所述第一锁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相对的两侧边上,并且两个所述第一锁槽分别位于所在侧边的左端和右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两个所述定位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表面的中心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是直接设计一整个双模腔注塑模具,而是将双模腔注塑模具拆分成两组单模腔注塑模具来设计,这两组单模腔注塑模具不但可以分别进行生产,还可以通过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精确定位后,组合成一个双模腔注塑模具来进行生产,减少双模腔注塑模具的设计难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定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动模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边锁凸件和边锁凹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雨伞
- 下一篇:一种有助于调节体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