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两级增压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5181.6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苏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37/013 | 分类号: | F02B37/013;F02B3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俞晨波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两级 增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两级增压的增压器,该增压器包含涡轮机、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通过一对齿轮转动连接,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之间连接有中冷器,涡轮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一个传动轴且通过传动轴直接驱动第一压气机旋转,传动轴上设有一个驱动齿轮,第二压气机转动轴的后端设有一个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实现一个涡轮机同时带动两个压气机旋转,进而实现对空气的两次压缩增压。本发明相比采用两个涡轮增压器,节省了一个成本较高的涡轮和蜗壳,节省一套冷却和润滑管路,简化了布置难度和安装空间,同时节省了成本,降低了总体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两级增压器,尤其涉及发动机动力增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是一条关键的技术措施,因此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对于降低整车油耗和排放,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低速扭矩,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我国存在面积广阔的高原国土,因为空气稀薄的原因,氧气含量减小,发动机在高原区域运行时功率降低和扭矩损失是必然的结果,使用涡轮增压器就是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高原动力损失的最有效技术手段。同样对于装备在高空飞行平台上运行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如无人机和小型载人飞机,使用涡轮增压器也是增加发动机高空运行功率的最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和输出扭矩,以及改善发动机在高原以及高空的动力性能,可以进一步使用两级增压器。目前多数两级增压发动机采用的是使用两台涡轮增压器,或者一个机械增压器匹配一台涡轮增压器,成本比较高,对于追求低成本的车辆是限制使用条件之一。同时两台涡轮增压器就需要两套冷却和润滑管路,管路布置复杂,整体布置空间也要求较大。为此,设计方案有:将两台涡轮增压器合二为一,通过一个涡轮机添加一对塑料传动齿轮的方式同时带动两个压气机转动来实现,就可节省一个耐高温的涡轮和蜗壳,和一个中间体支撑壳体,以及相匹配的冷却润滑管路,即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整机重量,降低了布置难度和安装空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两级增压器,通过将两台涡轮增压器合二为一,通过一个涡轮机添加一对塑料传动齿轮的方式同时带动两个压气机转动来实现,就可节省一个耐高温的涡轮和蜗壳,和一个中间体支撑壳体,以及相匹配的冷却润滑管路,即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整机重量,降低了布置难度和安装空间要求,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两级增压的增压器,该增压器包含一个涡轮机和两个压气机,两个所述压气机分别为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所述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通过一对齿轮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之间连接有中冷器,所述涡轮机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一个传动轴且通过传动轴直接驱动第一压气机旋转,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一个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压气机转动轴的后端设有一个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实现一个涡轮机同时带动两个压气机旋转,进而实现对空气的两次压缩增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为塑料齿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从动齿轮上增设有橡胶减震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齿轮的传动比可为1:1,其让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实现同步转动;所述齿轮的传动比也可大于或小于1:1,其让第一压气机和第二压气机实现不同步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两级增压的增压器,该增压器相比采用两个涡轮增压器,节省了一个成本较高的涡轮和蜗壳,节省一套冷却和润滑管路,简化了布置难度和安装空间,同时节省了成本,降低了总体重量。
本发明通过在涡轮机传动轴上添加一对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一个涡轮机同时带动两个压气机旋转,省去了一个蜗壳和涡轮,即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进排气系统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同时也省去了一套冷却和润滑增压器中间体的管路,降低了管路的布置和安装难度。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李斯特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