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压裂施工停泵压力数据获得裂缝高度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5111.0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4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13 | 分类号: | G06F17/13;G06F30/20;E21B43/26;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施工 压力 数据 获得 裂缝 高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压裂施工停泵压力数据获得裂缝高度方法,涉及油藏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根据压裂施工期间注入的压裂液量,建立压裂液在地层中渗流模型;根据所述渗流模型,获得停泵后井底压力解,生成停泵压力拟合图版;利用停泵压力拟合图版与实测的压裂停泵压力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裂缝半长、压裂区域的渗透率等油藏参数;联合液体状态方程及达西定律,使用拟合得到的裂缝半长、压裂区域的渗透率参数,计算裂缝高度。本发明为油田致密油气、页岩气及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成本低,拟合后的解释结果可直接给出裂缝半长、渗透率等参数,可直接计算单井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藏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压裂施工停泵压力数据获得裂缝高度方法。
背景技术
水力压裂已是油气田开发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尤其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后,大规模体积压裂已成为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必不可少储层改造措施。由于大规模压裂需要数万方液和数千吨砂,每口井压裂成本数千万甚至高达亿元人民币,对压裂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获得裂缝高度,有助于制定油气开发制度,实现油气的高效与经济开发。压裂监测主要技术有:倾斜测量、井温测量、放射性测量、电位法等压裂监测技术,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监测裂缝的长度、高度、宽度、方位角,微地震监测技术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成本较高、施工复杂、精度也受到质疑,但目前常用的压后评价技术仍然是微地震监测技术。
微地震裂缝监测的原理是:压裂时,由于地层压力的升高,根据摩尔- 库伦准则,沿着压力升高区边缘会发生微地震。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地层破裂(或裂缝延伸扩张)产生微地震波,微地震波在地层中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监测这些微震,确定震源位置,就可以确定裂缝轮廓。
微地震监测分为地面监测和井中监测两种方式。地面监测就是在监测目标区域(比如压裂井)周围的地面上,布置若干接收点进行微地震监测。井中监测就是在监测目标区域周围临近的一口或几口井中布置接收排列,进行微地震监测。由于地层吸收、传播路径复杂化等原因;与井中监测相比,地面监测所得到的资料存在微震事件少、信噪比低、反演可靠性差等缺点。
微地震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等几个关键步骤。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最后,通过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指导。
从微地震原理及对裂缝监测方式可知:无论在地面还是井中监测,都需要布置大量的硬件设备,获得数据后还要进一步处理,最后通过精细反演进行压裂监测。所以微地震监测投入大(一个约20段的水平井多段压裂微地震监测费用400多万)、施工复杂,监测的参数也只有裂缝高度、长度及裂缝方位。与油气产能有关的参数如渗透率、裂缝导流系数等也无法给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压裂施工停泵压力数据获得裂缝高度方法,根据流体传导特点,直接使用压裂施工数据(如排量、加砂比等)及停泵压力数据反演裂缝半长、渗透率等参数,将流体状态方程与达西定律相结合,得到裂缝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压裂施工停泵压力数据获得裂缝高度方法,通过,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压裂施工停泵压力数据获得裂缝高度方法,本方法能够针对压裂液短时间内大量进入地层时产生裂缝,导致裂缝周围的压力远高于地层原始压力,见图1;停泵后压裂液向地层内部扩散产生渗流,导致井底压力随时间不断降低,见图2。压裂液具有压缩性,漏失到地层的压裂液体积量,就是井筒与裂缝中压裂液由于压力降低膨胀出来的液体量。依据这个理论,通过停泵压力数据反演获得裂缝及地层参数,再由上述理论计算裂缝高度。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压裂施工期间注入的压裂液量,建立压裂液在地层中渗流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5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