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及脱模一体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4571.1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4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强;孟祥娟;宋海宏;孔令静;李鹏;白羽;宋炜;李元雷;刘辉;冯慧琴;曹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侧限 抗压强度 制作 脱模 一体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及脱模一体机,属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检测的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支撑台、制件挡板、脱模挡板、反力架、加压组件和传动组件;支撑台固定在底板上,设置有弧形槽道;反力架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支撑台的两侧,顶端设置有卡槽;加压组件包括测力环、安装在测力环两端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连接的顶杆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在顶杆端部的顶板;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传动轴;第一支撑板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支撑台的第二端;传动轴穿设在第一支撑板上。上述装置可以保证试件成型时以1mm/min的加载速率加压,保证了试件成型质量,具有弧形槽道的支撑台可以保证试模稳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及脱模一体机。
背景技术
无机结合料是指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及水,拌和得到混合料经压实和养生后,得到的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材料,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处于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之间,所以也称为半刚性材料,经常作为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材料。为保证路基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现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试件制作设备为反力架和千斤顶,脱模设备为千斤顶与脱模架,试件制作和脱模装置是两个独立的部分。
专利CN207556943U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制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制作仪,包括底座,贯穿底座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轮,凸轮位于底座外,凸轮一端连接传动轴的端部,另一端具有朝外设置的转轴,底座上具有转盘,转盘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一根立柱,两根立柱上设置有可沿立柱轴向方向升降活动的横梁,横梁的端部具有销轴,凸轮的转轴与横梁的销轴之间设置有传力臂,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卸料口,卸料口位于部分转盘下,卸料口下方具有试件传送带,转盘上具有至少三个通孔,通孔跟随转盘的转动经过卸料口,横梁下部朝向转盘方向设有用于压入通孔的制样轴和脱模轴,制样轴位于底座上方,脱模轴位于卸料口上方。上述专利将试件脱模与试件制作集为一体,从而实现试件制作和脱模一体化。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及脱模一体机,实现试件制作和脱模一体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及脱模一体机,包括底板、支撑台、制件挡板、脱模挡板、反力架、加压组件和传动组件;支撑台固定在底板上,设置有内径与试模外径相适应的弧形槽道;制件挡板包括直径与试模外径相适应的圆形挡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圆形挡板两侧的卡板;脱模挡板包括挡环和对称设置在挡环两侧的卡板;挡环的外径与试模外径相适应,内径与试模内径相适应;反力架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支撑台的两侧,顶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卡板的卡槽;加压组件包括测力环、安装在测力环两端接口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连接的顶杆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在顶杆端部的顶板;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和顶板均为圆形,直径与试模外径相适应;顶杆的直径与试模内径相适应;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传动轴;第一支撑板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支撑台的第二端;传动轴穿设在第一支撑板上,用于向第二挡块施力。
进一步地,传动轴螺纹穿设在第一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摇把盘和摇把;传动轴的第二端设置在摇把盘的圆心上;摇把偏心设置在摇把盘上。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固定在底板上,位于第一支撑板和摇把盘之间;传动轴螺纹穿设在第二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上述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作及脱模一体机,还包括制件用Π型支架;Π型支架的高度为2cm,宽度与试模内径相适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4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