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理降眼压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3504.8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曹斌;邱庆华;曹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庆华;曹斌;曹稳 |
| 主分类号: | A61N1/20 | 分类号: | A61N1/20;A61F9/00;A61N1/30;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眼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降眼压的方法,具体涉及降眼压技术领域,由低压电池模块的电源驱动,经微弱电流产生模块产生微弱直流电,电流回路的正负极与人体接触后就构成了一个微弱直流电回路,电流回路的正极接触人的眼眶或眼睑部位,负极可以接触手、或其他与眼部有一定距离的身体部位,让人体作为一个阻抗接入回路,便可使微弱直流电流过人眼,使得电场作用下的房水微环境得到改变,房水生成得到抑制,房水流出易度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患者的眼压降低。本发明采用微弱直流电物理降眼压的方式,无副作用、无创伤、低成本,同时,电场的理化作用同样可以加速药物的起效,可配合药物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降眼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理降眼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全世界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原因,而青光眼致盲的原因主要是过高的眼压损坏了视神经等眼组织,有眼压是因为眼内有房水,正常眼压是由房水生成与流出平衡而形成的,因人而异,正常眼压值约在10~21mmHg范围。高于21mmHg即为眼压升高,急性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甚至可高于60mmHg。高眼压主要是因为房水流出受阻形成的。高眼压将对视神经等眼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导致视野缺损直至失明。青光眼的治疗就是要将眼压降至正常眼压范围。目前现有的降眼压的治疗措施有药物和手术两种。药物有滴眼和口服,作用分别是减少房水生成和降低房水外流阻力,同样,手术治疗方案无论是激光或切开手术,也是为减少房水产生或增加房水外流率而设计。已经证明,现有的青光眼医治措施,都不是终极治疗,为实现目标眼压控制而采用的药物也好、手术也好,都做不到选定一次而彻底痊愈,青光眼的治疗是终身的。新的药物一直在不断涌现和研发中,新的手术方案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中;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降眼压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各有不同的适应症,且效果都是有限的。此外,凡药物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凡手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创伤,以及可能有同期的或后期的并发症;其次一个共有的缺点,就是终身治疗伴随的不菲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使用降压效果较好和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时,经济负担更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降眼压的方法,作为药物和手术之外的第三种降眼压治疗措施。本发明实施例由低压电池模块的电源驱动,经微弱直流电产生模块产生微弱直流电,电流回路的正负极与人体接触,让人体作为一个阻抗接入回路,构成一个微弱直流电回路,使微弱直流电流过人眼。对于非器质性改变类型的青光眼,微弱直流电的电解、电泳及电渗等的电场理化作用,将引起房水中蛋白质胶体结构、细胞膜的通透性的理化性质的改变,使房水微环境得到改变,进而使房水生成得到抑制,房水流出易度得到了提高,从而能有效地降低高眼压;电场理化作用同样可以加速药物的药效作用,以及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因此该降眼压装置也可以作为辅助器械配合药物共同使用。该降眼压装置采用的电源是低压电池,低电压、微小电流,保证了绝对电安全性。该降眼压装置的使用无毒副作用、无创伤、且使用成本极低,保证患者终身治疗的经济负担极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降眼压的方法,由低压电池模块的电源驱动,经微弱电流产生模块产生微弱直流电,电流回路的正负极与人体接触后就构成了一个微弱直流电回路,电流回路的正极接触人的眼眶或眼睑部位,负极可以接触手、或其他与眼部有一定距离的身体部位,让人体作为一个阻抗接入回路,便可使微弱直流电流过人眼,使得电场作用下的房水微环境得到改变,房水生成得到抑制,房水流出易度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患者的眼压降低。
进一步地,还包括实现该方法的一种物理降眼压装置,包括绝缘外壳,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的顶端固定设有导体指环或其它可握持形状的导体,且绝缘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导体接触点,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设有低压电池模块,以及由低压电池模块驱动的微弱直流电产生模块,所述微弱直流电产生模块的电流回路正极,与接触点电性连接并通过接触点与人体眼眶及眼睑部位相接触;所述微弱直流电产生模块的电流回路负极,与指环或其它可握持形状的导体电性连接,并通过指环或其它可握持形状的导体,与人手或人体其他部位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庆华;曹斌;曹稳,未经邱庆华;曹斌;曹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35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