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3455.8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佳;康昆;王小兰;李鸿眀;王梦;周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谷敬丽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水平 地震 跟踪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时深曲线、时间域地震反射层位和断层数据,构建时深转换速度体;利用时深转换速度体并进行时深转换,将时间域地震反射层位数据转换为深度域地震反射层位数据;将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实时钻井轨迹和测井分层数据投影至三维地震剖面上,在测井分层数据与深度域的地层地震反射层位和断层数据的差值未超过预设范围时,基于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实时钻井轨迹,预测入靶点的深度;根据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预测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微幅构造;获得蚂蚁追踪体;预测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微裂缝。本发明可以实现页岩气水平井的随钻跟踪,钻遇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信号处理解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页岩属于一种超低渗透率储层,为“纳米达西”渗透率地层,所有储层必须经过压裂才能投产,为了实现页岩气的商业化、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钻大量的水平井。目前页岩气水平井钻探中存在储层钻遇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方法,用以实现页岩气水平井的随钻跟踪,储层钻遇率高,该方法包括:
根据时深曲线、时间域地震反射层位和断层数据,构建时深转换速度体;
利用时深转换速度体进行时深转换,将时间域地震反射层位数据转换为深度域地震反射层位数据;
将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实时钻井轨迹和测井分层数据投影至三维地震剖面上,在测井分层数据与深度域的地层地震反射层位和断层数据的差值未超过预设范围时,基于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实时钻井轨迹,预测入靶点的深度,所述入靶点的深度用于指导目标页岩气水平井准确入靶;
根据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预测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微幅构造,所述水平段的微幅构造包括水平段的倾角,用于指导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继续进行地震随钻跟踪;
根据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获得蚂蚁追踪体;
将蚂蚁追踪体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叠合,预测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微裂缝,所述水平段的微裂缝用于指导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继续进行地震随钻跟踪。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装置,用以实现页岩气水平井的随钻跟踪,储层钻遇率高,该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时深曲线、时间域地震反射层位和断层数据,构建时深转换速度体;
转换模块,用于利用时深转换速度体进行时深转换,将时间域地震反射层位数据转换为深度域地震反射层位数据;
第一预测模块,用于将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实时钻井轨迹和测井分层数据投影至三维地震剖面上,在测井分层数据与深度域的地层地震反射层位和断层数据的差值未超过预设范围时,基于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实时钻井轨迹,预测入靶点的深度,所述入靶点的深度用于指导目标页岩气水平井准确入靶;
第二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预测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微幅构造,所述水平段的微幅构造包括水平段的倾角,用于指导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继续进行地震随钻跟踪;
蚂蚁追踪体获得模块,用于根据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获得蚂蚁追踪体;
第三预测模块,用于将蚂蚁追踪体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叠合,预测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微裂缝,所述水平段的微裂缝用于指导目标页岩气水平井继续进行地震随钻跟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3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