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材质和/或颜色渐变手机外壳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1995.2 | 申请日: | 2020-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1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苏绍华;朱明露;邬均文;王明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C04B35/48;C04B35/10;C04B35/622;B33Y70/10;B33Y10/00;B22F3/22;B22F7/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周浩杰 |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质 颜色 渐变 手机外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质和/或颜色渐变手机外壳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3D打印模型准备多种用于3D打印的喂料;S2、手机外壳生胚打印:根据3D打印模型中材料的分布分成多个打印区域;对多个打印区域通过连续打印获得手机外壳生胚;S3、脱脂:将生胚进行脱脂,获得脱脂件;S4、烧结:将脱脂件进行烧结形成最终产品。本发明将多种材料打印技术和间接打印相结合可实现手机外壳一体化成型,避免因装配带来的尺寸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外壳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材质和/或颜色渐变手机外壳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5G的加速,手机、智能手表等正在进行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其中手机外壳是手机的重要零部件,是手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手机外壳的性能和外观都具有一定的要求方可使用,在性能方面对于侧边的强度要求更高,同时对于磁屏蔽要求更为严格,手机背板和中框对于电磁信号必须近乎无干扰,注塑组件、天线槽结构和会越来越复杂,数量也会逐步增多,这对于目前的手机外壳制造工艺是一大挑战。
目前行业内手机外壳普遍采用金属中框与塑料或玻璃后盖组合,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将各主体框架与各组件连接起来,如实用新型专利201721116779.9所述一种铝制机壳纳米注塑成型的手机主体壳制备方法,将铝中框和铝合金内部框架在成型模具里面与纳米注塑材料进行模内注塑成型。现有技术中,镶嵌结构进行注塑的工艺,容易出现结合不牢固,金塑分离等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质和/或颜色渐变手机外壳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多种材料打印技术和间接打印相结合可实现手机外壳一体化成型,避免因装配带来的尺寸问题,而且可以带来材料和/或颜色的渐变。在材料渐变的时候能够保证多种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3D打印模型准备多种用于3D打印的喂料;
S2、手机外壳生胚打印:根据3D打印模型中材料的分布分成多个打印区域;对多个打印区域通过连续打印获得手机外壳生胚;其中,每个打印区域采用一种喂料进行打印;相邻打印区域之间形成过渡区;3D打印头进行过渡区打印时,进入3D打印头的喂料为上一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与下一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的混合喂料,随着过渡区的打印,混合喂料中上一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按质量百分比从100%递减到0%,下一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按质量百分比从0%递增到100%;
S3、脱脂:将手机外壳生胚进行脱脂,获得脱脂件;
S4、烧结:将脱脂件进行烧结形成最终产品。
上述步骤S1中喂料的制备步骤为:将多种原料粉末分别与粘结剂混合密炼,并制备形成多种相应的喂料;所述原料粉末为金属粉或陶瓷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石蜡、聚丙烯、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甲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打印区域由天线打印区域和主体打印区域组成,天线打印区域和主体打印区域之间形成过渡区;所述天线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为陶瓷喂料;主体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为金属喂料。过渡区对应的喂料为金属喂料和陶瓷喂料的混合喂料。
作为变形设计,上述打印区域由天线打印区域和多个主体打印区域组成;天线打印区域与主体打印区域之间、相邻的主体打印区域之间形成过渡区;所述天线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为陶瓷喂料;各主体打印区域对应的喂料为不同材料和/或颜色的金属喂料;所述步骤S1中喂料的制备步骤为:将316不锈钢粉末和氧化锆陶瓷粉末分别与粘结剂混合密炼,并制备形成316不锈钢喂料和氧化锆陶瓷喂料;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石蜡、聚丙烯、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甲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316不锈钢喂料对应主体打印区域,氧化锆陶瓷喂料对应天线打印区域。过渡区对应的喂料为316不锈钢喂料和氧化锆陶瓷喂料的混合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