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系统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61432.3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高路路;张鹏飞;廖祖奇;章嘉彦;李如翔;宋佳琦;周启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12/06;H04W1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联网 安全 通信 方法 系统 应用 | ||
1.一种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一,通信双方进行连接并认证,获得共享会话密钥;
步骤二,采用时间戳同步技术进行时间同步,获得当前时间戳;
步骤三,根据获得的会话密钥与时间戳,进行随机函数处理,生成跳变模块的跳变参数,得到跳变端信息;
步骤四,基于得到的跳变端信息,采用双方跳变的方式进行车与车之间、车与红绿灯及其他基础设施之间以及车与云服务器之间的跳变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基于得到的跳变端信息进行跳变包括:
选择跳变端信息中包含的通信地址、端口和协议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进行跳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车与车之间的跳变通信方法包括:
(1)两个车辆进行连接并认证,获得共享会话密钥;
(2)采用时间戳同步技术获得当前时间戳与会话密钥,进行随机函数处理,生成当前要通信的跳变端点信息序列即跳变图案;
(3)利用共享密钥进行加密后,传送给对方车辆,并接收对方车辆的跳变图案;
(4)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跳变,若需要,则可信车辆开始参照跳变图案进行跳变通信;若不需要,则保持当前端信息进行通信;
(5)判断是否需要继续通信,若需要,则返回步骤(4);不需要,则结束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所述车与车之间的跳变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车辆根据主机跳变图案确定自己的端信息与即将进行通信的对方车辆端信息,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车与红绿灯及其他基础设施之间的跳变通信方法包括:
1)红绿灯及其他基础设施即路边单元和车辆各自进行系统部署与初始化;
2)车辆和路边单元进行相互认证并获得用于加密传输的会话密钥;
3)车辆和路边单元进行时间同步并获得当前时间戳;基于获得的会话密钥与当前时间戳得到初始跳变参数,并生成跳变图案;
4)利用会话密钥生成跳变图案,并传输给通信对方;
5)车辆和路边单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跳变,若需要则参照跳变图案进行跳变通信;若不需要则保持当前端信息进行通信;
6)盘算是否需要继续通信,若需要则返回步骤5),若不需要,则结束通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车与云服务器之间的跳变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步,通信开始时,车辆和云端服务器进行互相认证获得会话密钥;
第二步,进行时间同步,获得当前时间戳,将时间戳和会话密钥作为初始跳变参数,生成跳变端信息;
第三步,利用会话密钥对生成的跳变端信息进行加密,生成跳变图案,并进行跳变图案的交换;
第四步,进行跳变通信,云服务器周期性进行检测网络状态并定时同步;
第五步,云服务器与车辆判断是否需要保持通信,若是,则返回第四步,若否,则结束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所述云服务器与车辆判断是否需要保持通信包括:
当判断需要继续进行通信时,云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攻击;
若存在攻击,则云服务器根据时空间跳变策略生成新的跳变图案加密传输给车辆,云端服务器重新部署跳变策略,变换跳变周期和相应的激活节点,躲避攻击;
若否,则云服务器与车辆进行跳变通信。
7.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1-6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方法的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端信息跳变的车联网安全通信系统包括:
同步模块,用于进行时间同步,获得当前时间戳;
端信息跳变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时间戳,生成跳变模块的跳变参数,得到跳变端信息;
通信模块,包括V2V通信单元、V2R通信单元、V2C通信单元,用于基于得到的跳变端信息进行跳变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14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