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含球形刮痕和压痕的连续管安全评价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60954.1 申请日: 2020-04-04
公开(公告)号: CN111400839B 公开(公告)日: 2023-05-26
发明(设计)人: 刘少胡;钟虹;周浩 申请(专利权)人: 长江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17 分类号: G06F30/17;G06F30/20;G06F119/14;G06F119/04;G06F113/14
代理公司: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代理人: 蔡昌伟
地址: 434020 ***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面 球形 刮痕 压痕 连续 安全评价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表面含球形刮痕和压痕的连续管安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服役连续管(1)表面筛选和确认球形缺陷(2);

第二步:利用缺陷检测设备测量球形缺陷(2)在连续管(1)管体表面的深度a、球形的直径d;

第三步:区分球形刮痕缺陷和球形压痕缺陷;由于球形刮痕缺陷和球形压痕缺陷对连续管(1)疲劳寿命的影响机理不同,为了后期评价的需要,所以把球形缺陷(2)区分为球形刮痕缺陷和球形压痕缺陷;

第四步:分别建立含球形刮痕和球形压痕缺陷的连续管(1)疲劳寿命理论模型,并分别理论计算含球形刮痕和球形压痕缺陷的连续管(1)疲劳寿命,根据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反推出球形缺陷(2)深度a1,计算球形缺陷(2)深度a1与连续管(1)壁厚t的比值;

第五步:根据球形缺陷(2)处的深厚比,对含球形压痕缺陷连续管(1)进行四级评价,分别为免于评价、初级评价、精细评价和直接报废;即,球形压痕缺陷深度与连续管厚度比值小于等于10%免于评价;深厚比大于10%而小于等于20%进行初级评价;深厚比大于20%而小于等于50%进行精细评价;深厚比大于50%直接报废;

第六步:根据球形缺陷(2)处的深厚比,对含球形刮痕缺陷连续管(1)进行三级评价,分别为初级评价、精细评价和直接报废;即,球形压痕缺陷深度与连续管厚度比值小于等于10%进行初级评价;深厚比大于10%而小于等于40%进行精细评价;深厚比大于40%直接报废;所述第四步中,在考虑球形缺陷(2)敏感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含球形刮痕和球形压痕缺陷连续管(1)疲劳寿命的方法如下:

为了准确评估球形缺陷(2)处应变,引入了应变集中系数,如公式(I)所示;

对应的轴向应变集中系数、环向应变集中系数和径向应变集中系数如公式(II)所示;

式中,Kε为应变集中因子;εtr为连续管(1)球形缺陷(2)根部应变;εnom为名义应变,即没有球形缺陷(2)处的应变;为轴向应变集中系数;εtra为球形缺陷(2)根部轴向应变;为环向应变集中系数;εtrt为球形缺陷(2)根部环向应变;Kεr为径向应变集中系数;εtrr为球形缺陷(2)根部径向应变;

基于厚壁圆筒理论得到在内压作用下连续管(1)的径向应力σr、环向应力σt和轴向应力σz

式中:r1为连续管(1)内半径,mm;r2为外半径,mm;P2为内压,MPa;r为任意半径,mm;

根据应力分析和von Mises准则,首先产生屈服的临界点总是连续管(1)的内表面,此时r=r1

根据Remberg-Osgood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弯曲作用产生的总应变ε为弹性应变εe和塑性应变εp之和:

式中:D为连续管(1)外直径,mm;R′为弯曲半径,mm;E为弹性模量,MPa;σs为屈服极限,MPa;

弯曲产生的轴向力是产生塑性应变的主要原因,内压和弯曲作用下轴向应力σa为:

σa=σzp    (VII)

由应力与塑性应变Holomon关系可得弯曲产生的轴向应力σp、内压弯曲耦合载荷下的环向应变、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分别为:

σp=K′(εp)n   (VIII)

式中:εt为环向应变;εa为轴向应变;εr为径向应变;K′为循环应变硬化系数,MPa;n′为循环应变硬化指数;

连续管(1)塑性变形过程中,采用体积不变假设,耦合载荷下等效塑性应变εq为:

采用Brown-Miller疲劳寿命理论模型,应变-寿命公式为:

式中:σf′是疲劳强度系数,MPa;ε′f是疲劳延性系数;b疲劳强度指数;c是疲劳延性指数;Δγmax是最大剪应变;Δεn是最大剪应变平面的正应变;N为疲劳寿命,次;

当εa>εr>εt,最大剪应变:

Δγmax=εat     (XII)

最大剪应变平面的正应变:

Δεn=(εta)/2   (XIII)

(1)、含球形刮痕缺陷疲劳寿命理论模型

为准确评估刮痕缺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在对含刮痕缺陷连续管(1)疲劳寿命评估时引入了缺陷严重系数;

式中,S为缺陷严重系数;h为缺陷深度,m;w为缺陷宽度,m;t为连续管(1)壁厚,m;l为缺陷长度,m;Ap为缺陷在连续管(1)截面上的投影面积,m2;Ac为含缺陷区域的投影面积,m2

轴向应变集中系数与球形刮痕缺陷严重系数的关系为:

环向应变集中系数与球形刮痕缺陷严重系数的关系为:

得到含球形刮痕缺陷的连续管(1)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为:

式中:N1为含球形刮痕连续管(1)疲劳寿命,次;

(2)、含球形压痕缺陷疲劳寿命理论模型

含球形压痕缺陷和刮痕缺陷对连续管(1)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同,所以对压痕缺陷连续管(1)疲劳寿命进行重新建模;

由公式(XVIII)可计算出不同压痕下疲劳寿命对应的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与球形压痕形状参数间关系式为公式(XIX),最后得出含球形压痕缺陷的连续管(1)疲劳寿命计算公式(XX);

含压痕连续管(1)塑性变形过程中,采用体积不变假设,耦合载荷下等效塑性应变为:

等效塑性应变与球形压痕的形状参数,其压痕半径为r′,压痕深度为h′,关系为公式(XIX),把公式(XIX)代入公式(XVIII)可得公式(XX):

f(r′,h′)=0.06003+0.004232sin(0.5914πr′h′)-0.04458exp(-(0.188h′)2)   (XIX)

式中:N2为含球形压痕连续管(1)疲劳寿命,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09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