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洞双线隧道拱顶转折形排烟道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0230.7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7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龙杰;王若晨;张涛;印建文;刘丰;周跃峰;刘昕;姚培儒;姜波;罗永刚;尹厚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D9/14;E21D1/03;E21D5/11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令轩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线 隧道 拱顶 转折 烟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单洞双线隧道拱顶转折形排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联络排烟道(4)、平行排烟道(3)和若干个竖井式排烟道(2);所述竖井式排烟道(2)包括相连通的竖向段(21)和横向段(22),所述竖向段(21)与隧道正洞(1)连通,所述横向段(22)与所述平行排烟道(3)连通;所述平行排烟道(3)沿隧道延伸方向设置且位于隧道正洞(1)的斜上方,所述平行排烟道(3)通过所述联络排烟道(4)与隧道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折形排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式排烟道(2)呈倒L形,所述横向段(22)的轴线与所述竖向段(21)的轴线之间呈89-100度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折形排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段(21)包括上部圈梁(211)、中部圈梁(212)和下部圈梁(213),所述下部圈梁(213)与正洞(1)拱顶连接,所述中部圈梁(212)位于所述上部圈梁(211)和所述下部圈梁(213)之间,所述上部圈梁(211)与所述横向段(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折形排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式排烟道(2)设有4-8个。
5.一种施工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折形排烟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联络排烟道(4)作为施工通道基础,施工平行排烟道(3);
S2.以所述平行排烟道(3)作为施工通道基础,施工所述横向段(22);
S3.以所述横向段(22)排烟道作为施工通道基础,施工所述竖向段(21);
S4.重复步骤S2-S3,依次施工下一个所述竖井式排烟道(2)或同时进行2-3个所述竖井式排烟道(2)的施工,直至完成所有的所述竖井式排烟道(2)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施工所述竖向段(21)时,首先在所述横向段(22)中对相应的所述竖向段(21)位置放样,确定所述竖向段(21)排烟道的中心位置,以所述中心位置为基准,从内往外依次标记漏渣孔(5)的内圈位置、先导洞(6)的中圈位置以及所述竖向段(21)排烟道开挖轮廓的外圈位置,分三次开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开挖获取所述漏渣孔(5):采用地质钻机沿所述漏渣孔(5)的内圈范围向下钻孔,钻穿正洞(1)拱顶初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开挖获取所述先导洞(6):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法,向下开挖所述先导洞(6),从所述漏渣孔(5)出渣;在所述先导洞(6)洞口端设置锁口圈梁,每开挖深度达1m,设置护壁;待施工至正洞(1)初支表面时,从正洞(1)贯通所述先导洞(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次开挖获取所述竖向段(21)排烟道开挖轮廓:拆除所述先导洞(6)的锁口圈梁及护壁,采用减震控制爆破法扩挖所述竖向段(21)排烟道的开挖轮廓,从所述先导洞(6)出渣;在所述开挖轮廓的洞口端设置上部圈梁(211),每开挖深度达2m,设置护壁;待施工至正洞(1)初支表面时,从正洞(1)贯通所述竖向段(21)排烟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竖向段(21)开挖完成后,对所述竖向段(21)排烟道的侧壁进行衬砌施工:在正洞(1)搭设施工台架,由下至上依次进行绑扎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及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02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下拖特大桥主梁专项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