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电池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9733.2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麦青;王胜博;郝阳;周明旺;宋海军;王林啸;申亚洲;耿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40 | 分类号: | B60L58/40;B60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插电式 燃料电池 车辆 能量 管理 方法 电池 控制系统 | ||
1.一种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值;以及
根据所获取的SOC值所在的SOC区间,确定对应的燃料电池工作模式;
其中,预先配置有不同SOC区间与不同燃料电池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且每一所述燃料电池工作模式适配于对应的SOC区间而被配置为:在车辆启动后控制所述燃料电池启动,并结合实时的车辆功率需求调整所述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方式,以实现所述燃料电池与所述动力电池之间适配于所述实时的车辆功率需求的能量管理;
所述燃料电池工作模式包括所述燃料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模式、恒定功率输出模式和最大效率输出模式;
所述燃料电池以所述恒定功率输出模式工作时,其输出功率为所述燃料电池的额定功率或者通过恒压控制达到的另一稳定工作功率,
所述不同SOC区间与不同燃料电池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第一SOC区间,其SOC值小于预设下限值,且对应于所述最大功率输出模式;
第二SOC区间,其SOC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下限值以及小于或等于预设上限值,且对应于所述恒定功率输出模式;以及
第三SOC区间,其SOC值大于所述预设上限值,且对应于所述最大效率输出模式,
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最大功率输出模式适配于所述第一SOC区间被配置为结合实时的车辆功率需求调整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包括:
启动所述燃料电池,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以最大输出功率驱动车辆;
判断实时的车辆需求功率是否小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最大输出功率;
若是,则控制所述燃料电池的一部分输出功率用于驱动所述车辆以满足所述车辆需求功率,而另一部分输出功率用于给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若否,则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与所述动力电池配合输出功率以驱动车辆,及
所述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与所述动力电池配合输出功率以驱动车辆包括:
控制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向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并以全功率驱动所述车辆;
若所述动力电池的SOC值仍处于所述第一SOC区间,则限制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功率输出;以及
若所述动力电池的SOC值超出所述第一SOC区间,则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燃料电池同时输出功率以驱动所述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恒定功率输出模式适配于所述第二SOC区间被配置为结合实时的车辆功率需求调整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包括:
启动所述燃料电池,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输出设定的恒定功率以驱动车辆;
判断实时的车辆需求功率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燃料电池的当前输出功率;
若是,则控制所述燃料电池输出的所述恒定功率的一部分用于驱动所述车辆以满足所述车辆需求功率,而另一部分用于给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否则,控制所述燃料电池输出所述恒定功率以驱动车辆,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启动以进行助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恒定功率输出模式适配于所述第二SOC区间被配置为调整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所述控制所述动力电池启动以进行助力之后,若实时的车辆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恒定功率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之和,则对所述燃料电池进行恒压控制以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恒定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所述最大效率输出模式适配于所述第三SOC区间被配置为结合实时的车辆功率需求调整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包括:
若实时的车辆需求功率大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则控制所述燃料电池启动并以最大效率输出功率以驱动所述车辆;和/或
若实时的车辆需求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最小输出功率,则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不启动。
5.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插电式燃料电池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97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