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59562.3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郭俊霞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暖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供暖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和/或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或者共同进行制热。通过这种控制策略,可以方便根据环境温度或者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来调整制热的策略,从而选择更为节能的方式,或者选择更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通过灵活的选择制热方式,可以节约成本或者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已经出现了复合型供暖系统,通过空气能热泵和燃气加热装置配合使用来加热水,以供用户使用,提高了加热效率。但是当前的复合型供暖系统的制热策略不够灵活,往往会造成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能够灵活地选择制热方式,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供暖系统包括主环路管线,以及设置于主环路管线上的第一加热支线、和第二加热支线、用水装置,第一加热支线和第二加热支线并联地设置于主环路管线上;第一加热支线设置有空气能热泵,第二加热支线设置有燃气加热装置,流经第一加热支线和第二加热支线的水能够分别被空气能热泵和燃气加热装置加热,并通过主环路管线输送至用水装置,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环境温度和/或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或者共同进行制热。
由于环境温度会影响两种制热方式的效率和成本,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得供暖系统根据环境温度或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制热方式,这样便于实现降低成本,或者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包括用水装置的设定温度,根据环境温度和/或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或者共同进行制热,包括:
当环境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用水装置的设定温度不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仅开启空气能热泵进行制热。
由于空气能热泵在环境温度比较高,实际水温比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加热成本,因此,在环境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用水装置的设定温度不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意味着实际水温也不会很高)时选用空气能热泵。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是指用水装置处的水的实际温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包括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根据环境温度和/或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和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或者共同进行制热,还包括:
当环境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用水装置的设定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根据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或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
当设定温度较高时,实际水温会有加大的范围,在实际水温比较高的时候,空气能热泵制热成本升高,因此会根据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情况进行选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或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具体包括:
当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不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仅开启空气能热泵进行制热;
当用水装置的实际水温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仅开启燃气加热装置进行制热。
在该实施方式中,实际水温不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空气能热泵进行制热;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燃气加热装置进行制热,有利于进一步节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环境温度和/或用水装置的使用状态,选择开启空气能热泵、燃气加热装置中的一者进行制热或者共同进行制热,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9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